罗小明 作品

第395章 第381章 共谋(第2页)

现在贸然之间多了二十五万人的吃穿用度,无疑是使得孙传庭焦头烂额。

这些时日,孙传庭都在协调各方,晓谕各地州县妥善安置百姓。

进剿的事务甚至都因此迟缓下来了不少。

这一切,和陈望记忆之中历史上孙传庭兵出潼关进剿李自成,李自成所做出的应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历史上,孙传庭在经历了柿园之败后,出潼关进剿。

当时河南境内赤地千里,缺少粮草,李自成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略,一路上坚壁清野,使明军无法就地筹粮。

而后李自成又把主力部署在郏县以南的地区,把后勤问题留给进剿的官兵。

等到明军长驱深入,兵至郏县之后。

李自成以刘宗敏为将,分遣轻骑万余绕道敌后,袭取汝州西北之白沙,趁势切断了明军粮道,致使明军断粮。

孙传庭闻讯大惊,不得已回师欲打通粮道,明军本就缺衣少食,内中早就已经生出间隙。

若是一直战胜还好,但是突然遭受挫折,听闻断粮,矛盾便暗自滋生了出来。

最后孙传庭一动之下,三军生乱。

李自成趁机率师出击,遂一锤定音,大败明军。

眼下的李岩所做的一切,很多地方都和原本历史上李自成的布置暗合。

“徐州的情况如何了?”

陈望沉吟了片刻,向着陈功询问道。

“徐州还是和之前一样,城中的万民军就守着城墙,没有半点要出击的势态。”

很多时候,没有异常其实就是最大的异常。

此前南下进剿兵马的一应钱粮都是由运河派遣粮船运送。

但是如今早入隆冬,河水多处封冻,早已是难以行船。

因此一应粮草都是经由陆路运送而来。

河南糜烂,千里赤地,流民满省,用于赈灾的粮草都不够,又怎么可能供给军用。

南直隶地区也同样因为万民军的影响使得局势极为恶劣。

万民军一路攻伐,路经的所有乡镇皆是坚壁清野,连村寨中的水井泉眼都要堵塞,根本也筹措不到半点的粮食。

在崇祯十三年时,灾害不断南移,南直隶的北部同样也遭受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加上万民军的侵入和有意的引导,如今南直隶北部各地也同样烽烟遍地,兵荒马乱,难以供给粮草。

因此,如今大部分的粮草基本都是由山东和北直隶通过陆路运送而来。

而从山东和北直隶运送而来的粮草,一路南下,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徐州这一重镇。

但是现在,徐州仍然牢牢的掌握在万民军的手中。

因为凤阳的粮草短缺和危机,使得南下进剿的明军没有选择,只能是选择越过徐州,继续驰援凤阳。

陈望眼帘低垂,半响之后,询问道。

“军中携带的粮草现在还能供给多少时日?”

陈功作为副将,对于这些事情自然是了如指掌。

“我军骡马众多,携带的粮草足以供本部兵马支用十日的时间。”

陈功言语之中所指的本部兵马,指的是陈望直接统领的一万两千人,并没有将胡知义统管的河南兵马计算在内。

如若李岩的计划是截断粮草供给,要是省着些支用,倒是足以应付接下来的变故。

但是如今一切的一切都是陈望通过过往的情况,推测而来。

现如今的李岩到底要做什么,陈望心中并不清楚。

陈望按辔立马,心中沉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孙传庭从牢狱之中被启用,重新受任为总理,朝廷诏令急切,急令解除凤阳之围。

孙传庭军略虽然可算一流,但是人力终有穷。

哪怕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有算计有失时,更何况是孙传庭?

从这段时间的统筹安排看来,孙传庭如今全部心神,皆是放在凤阳之围上,根本就没有察觉自身的处境正逐渐变得危险起来,察觉到什么不妙。

又或许,孙传庭可能察觉到了不对的地方,但是因为朝廷的急令,凤阳的危局,却是又不得不去冒险。

火光熊熊,映照在众人的眼眸之中。

黑暗之中,众人的眼眸之中,皆是一片明亮。

陈功先是缓缓看了一眼四周,与周围的一众汉中军军将眼神皆是交接了一番。

最后又在末位处,一名身穿着甲衣,半张脸都被黑色的面巾遮蔽,与众人有些格格不入的将校身上停留了许久,最终才收回了目光。

天寒地冻,军中为御寒,多有佩戴面巾者,并不古怪。

格格不入的原因,是因为那名将校的身躯并不如其他人那般魁梧。

虽然身穿甲衣,头戴兜鍪,但是身上却并没有多少武将的气质。

反而……更像是文官……

陈功上前了些许,目视着立马在众人身前的陈望,开口问道。

“总镇,接下来,我们应当如何行事……”

陈功开口并没有称呼陈望大哥,而是称呼总镇。

周围,一众汉中军的军将在此时,皆是转头将目光投在陈望的身上。

所有人都在等着陈望开口,等着陈望的军令,等待着陈望做出决定。

陈望牵引着战马,转过身来,众人眼神之中的炽热所代表的是什么,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陈望的目光先是掠过陈功,而后又缓缓地从身前一众汉中军的将校身上掠过,最终也与陈功一样停留在了最末端的那名将校身上。

周围一众汉中军的军将也在此时,随着陈望的目光一并而动,同时看向了那名将校。

“宋先生。”

陈望目光淡然,缓缓开口。

“将军请言。”

那名承马立在最末端的骑将,驱马上前了一步,迎着众人的注视,恭敬的应答道。

镇内熊熊燃起的大火与坡顶一众卫士手中的火把光芒交相辉映,显出了那名骑将略显单薄的身躯。

寒风呼啸,带起无数旌旗幡帜,压下了周遭一切杂乱的声响,吹的天地清明一片。

坡顶之上,陈望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宋献策低下的头颅,已经代表了一切。

……

《宝丰县志》:城遂破,诸军蜂拥入,城中鼎沸,火光照若白昼。传庭遣飞骑十余辈持令箭,大呼各城门曰:“杀一贼者赏十金,戕一民者斩!”

身体不适,停更了很久实在抱歉,从今天开始重新恢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