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卡在审批表里的玉米(第2页)
而且位置都没定,怎么会有举报信?
分明是有人想卡脖子。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但要懂规矩。”
这样吧,饲料厂的审批权收归农业部,每个项目都要经过‘粮食安全评估’,评估通过前,暂停所有土地划拨。”
在和助理对话时,李军的手机震个不停。
先是东山省宁济市的农业局长打来的,语气里带着歉意:“李总,刚接到省里通知,你们想在兖州建的饲料厂,那块地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了,实在抱歉啊。”
紧接着是河北邢台的招商办主任:
“农业部刚才给市长打电话,说我们要是给你们批饲料厂,今年的农业补贴就别想了……我们这小地方,实在扛不住啊。”
王磊把刚打印出来的《全国农业补贴名单》拍在桌上,指着其中几行:“您看,这些拒绝我们的县市,去年拿到的农业补贴都超过一个亿。”
李军没说话,翻开青海玉树县发来的邮件。
附件里是份手绘的地形图,县书记用红笔标出一条从河谷到厂区的路线,旁边写着:“饲料厂原料可以从西藏那曲调运,我们修了条临时便道,冬天也能通车。
“土地我们免费给,县里的牧民愿意出工,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这才是真心想做事的。”商平指着地图上的三江源保护区,
“玉树虽然穷,但他们的牦牛饲料配方很有一套,我们可以合作研发适合高原猪种的饲料,还能帮他们把牦牛粪做成有机肥料,这是双赢。”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疆新阿勒泰地区的专员带着两个牧民闯了进来。
其中一个络腮胡的哈萨克族汉子,把一布袋黄澄澄的玉米粒倒在桌上:“李总,这是我们戈壁滩种的‘抗旱1号’,亩产虽然只有三百斤,但淀粉含量高,做饲料最好!
“只要你们把饲料厂建在我们那,牧民们就能在家门口打工了。”
李军抓起一把玉米粒,颗粒饱满,带着阳光晒过的干燥气息。他突然想起肖爱国说过的话:“越是别人不看好的地方,机会越多。”
其实建在新疆还有一个优势,离塔锦秀的塔克拉玛(已经不是沙漠了)近,那里的农作物,在原材料不够的时候,可以调过来。
第二天一早,李军带着王磊直奔西江井大山。
大坪镇的镇长在镇政府门口等他们,手里拿着份《革命老区产业扶持政策》:
“农业部的电话我们接到了,但我们镇太穷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
“你们的饲料厂要是建在这,能带动周边五个村种玉米,我们冒再大风险也值。”
“而且我们也从来没有到过农业部的补贴。”
“我们不在乎他们不给我们。”
他指着镇外的一片坡地:“那地方以前是蓝军粮仓,后来荒了,我们已经组织村民清了三天的石头,通电通路的钱,我们从扶贫款里挤!”
李军跟着镇长爬上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