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抢养猪场
李军把选址会议开在了县城刚装修好的临时办公室里。
除了从锦秀农业调来的精英外,还有从不少留学生(之前赞助后不少人进了锦秀)
墙上的大华国地图被红笔圈出二十多个圆点,最远的在新疆阿勒泰,最近的也在邻省的大巴山深处。
“年出栏一千万头,平均每个场子一百万头。”,
“三年后出栏1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 年大华国生猪出栏 7.02亿头)。
这体量相当大(牧原股份 2024 年生猪出栏量达到 7160 万头,此外,截至 2024 年 9 月底,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产能为 8086 万头 / 年,其已建设完成的猪场足以支撑 1 亿头 / 年的出栏规模。)税收也很惊人。
李军敲着桌子,面前摊着的可行性报告上。
“防疫半径”四个字被荧光笔涂成了亮黄色。
“所以第一个硬指标:离场镇直线距离必须超过五公里,周围不能有任何养殖场,包括散户的鸡鸭棚。”
肖爱国还帮李军还从依阿华州大学请了一位教授及团队。
依阿华州是老鹰国养猪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依阿华州立大学在养猪相关研究和教育方面有深厚积淀。
该校的动物科学系等相关专业为养猪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并且其研究成果对当地及老鹰国其他地区的养猪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现在能把老鹰国的技术带过来,可不是为了吃干饭。
当然还有一位从湘省农科院挖来的专家商平,因为肖爱国在湘省研究杂交大豆,所以就找到了新锐专家商平:
“还要看地形。最好是三面环山,一面靠水。
山能挡风,减少空气传播风险;水既能做天然隔离带,也方便排污处理。”
李军的小舅子王磊举着手站起来,他刚被任命为选址组组长,迷彩裤膝盖上还沾着昨天考察时蹭的泥:
“昨天去的那个青石县就不错,他们副县长带着我们爬了三座山,指着一片谷地说,那地方以前是军马场,早就没人住了,周围十里地连电线杆都没有。”
“不行。”商平直接摇头,翻开卫星地图,“你看这里的等高线,坡度超过15度,不利于粪便收集系统施工。
“而且县志里写着,那片谷地五十年前发过山洪,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华县招商局的刘局长挤进来(因为总部在这,所以招商局协助),手里攥着一沓文件,额头上的汗把衬衫洇出深色的圆斑:
“李总,刚接到三个电话——临省的望江县县长带着农业局的人已经在高速路口了,说要现场汇报;”
“还有青海的玉树县,他们书记托省上的关系打来说,愿意无偿划拨三万亩草场,还能帮我们修通到国道的专用公路。”
李军拿起望江县的资料,扉页上印着当地的贫困县证明,还有张航拍图:一片被芦苇荡包围的平原,中间有块长方形的空地,标注着“原国营农场旧址”。
“这里以前养过猪?”他指着空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