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共赢
“好!就这么定了!” 马德才紧紧握住肖爱国的手。
“肖国王,您等我消息,最多一周,我把全省置换计划的文件给您送过来,盖省政府的章!”
看着马德才几乎是跑着离开的背影,刘小莉忍不住笑:“这位马省长,真是雷厉风行。”
“他不是雷厉风行,是算明白了账。”
肖爱国转身回会议室,“全省换电动大巴,表面是帮我们推广,实则是给他们自己省钱。
而且这事一旦做成,他就是全国第一个‘全电动大巴省份’的带头人,这份政绩,比 gdp 增速管用多了。”
索菲娅正在整理文件,闻言抬头:“那我们是不是得调整生产线了?大贵省大巴,加上其他省份的需求,产能可能不够。”
“所以才要多建工厂。” 肖爱国指着地图上的毕节,
“把内销工厂放这,正好能覆盖西南片区的订单。
马德才要是真能推动全省置换,光是大贵省的订单,就能让毕节工厂忙两年。”
三天后。
刘小莉的电话响了,是矛台酒厂的负责人:
“刘秘书,马省长刚才打了个电话过来,说让我们统计一下厂里的货运车辆,说是以后可能要全换成电动货车……”
肖爱国和索菲娅对视一眼,都笑了。
“你看,这就开始举一反三了。” 肖爱国靠在椅背。”
“电动大巴、电动货车、电动公交…… 他这是想把大贵省变成我们的‘试验田’啊。”
“那我们要不要推一把?” 刘小莉问,“比如给电动货车也定个试点价?”
“可以。” 肖爱国点头,“但要加个条件 —— 让他们把省内的国道、省道沿线的充电桩都建起来。”
“”这些基础设施不光服务我们的车,将来老百姓买了电动车,也能用上,这才是真的推动新能源普及。”
索菲娅在笔记本上记着:“我下午联系电池厂,让他们提前准备毕节工厂的电池供应。
对了,美华王国那边的工厂已经有不少充电桩了,要不要先调一批到大贵省?”
“调五千个过来。” 肖爱国说,“让马德才先在贵阳、遵义、毕节这三个城市试点,汽车站、高速服务区各放一批,看看实际使用情况。”
中午吃饭时,刘小莉把新闻调了出来,正好在播大贵省的新闻:“…… 省长马德才今日在贵阳调研时强调,首次提出了新能源的概念。”
“并指示,要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交通领域绿色转型,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就开始造势了。” 肖爱国喝了口汤,“看来他是铁了心要干成这事。”
下午的工厂筹备会议上,马德才也来限:“国王放心,我们一定加快建设,争取半年内投产!”
“不光要快,还要好。” 肖爱国提醒道,“第一批车质量必须过硬,这是要跑在大贵省的公路上的,每一辆都是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