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金城汤池3

    大雪不分敌我,铺天盖地地下着,城门紧闭,长安城内数处茅屋已被厚雪压塌,济民坊一夜之间竟冻死压死了不少人。

    可即便如此,长安仍是北方最安全的堡垒。

    京城极大,远非贾府能比,做不到家家户户都有地龙御寒。各户所依赖的,不过是些柴火被褥。真正入了冬后,活计骤减,手中银两无几的百姓难以换食,以工代赈更显不切实际。若真将贾府所储木柴无偿赈给流民贫户,只怕先前在府中做工换食的百姓便要起怨。

    左丘梅从京兆尹衙门回来时,正是天寒地冻。他跺了跺靴底的雪,眉目间仍带着风霜之色:“昨夜,京中几处济民坊塌了屋顶,冻死与压死者共近百人。他那副官要我们想办法,搞得济民坊不是他们官府的事一样。”

    黛玉闻言心中一震,终是轻叹一声。

    一旁紫鹃正在研墨,听到这话也忍不住插言道:“未曾想,好不容易熬过饥荒,却还是敌不过这寒雪天。”

    黛玉抬眸望了她一眼,未有责怪,只看向左丘梅,沉声问道:“可有办法,让济民坊熬过这个寒冬?”

    左丘梅眉头深锁,道:“主子,我此次……不得不直言。此等天灾,本应由朝廷统筹调度。咱们贾府本就代官赈济,已是竭力。况且,自古有赈旱荒、救洪涝,未闻哪朝哪代能解寒流雪灾。

    紫鹃心知姑娘忧虑,驳斥道:“左先生未免也太冷心冷情了。我们不求广济天下,不过尽力而为罢了,心里总得过得去。”

    黛玉却笑了笑,摆手轻声道:“莫怪左先生,他说得并非无理。寒灾不同饥馑,便是烧尽一座山,不过是几夜温热。只是京中济民坊多为贾府所设,人命出在我们手中,如何不管?”

    左丘梅原先以为主子是急公好义,这才松了口气。

    黛玉说的是理,但理若当真行得通,世间也就没那么多雪夜长叹了。

    他声音低了些,“咱们府中所储柴薪,还要兼顾几座工坊,也只够自用。若真分出去救济京中流民,下一个冻死的,只怕就是我们府里人了。”

    书房内顿时静了。

    正犯难间,雪雁入内低声禀报:“房家父子带着工坊的师傅们求见,说有新做的护甲呈上。”

    黛玉从收容安阳医馆所带来的街坊时,便将有手艺的匠人安置在府中,不仅建设工坊给他们谋生,更能为贾府出力。

    前后无论修筑塔防,重铸护卫们的断刃,还是烧窑制炭,对府中助益甚大。

    随着贾府济民之举遍及京城内外,从流民百姓中优先筛选安置有祖传手艺匠人的做法便从未改变。

    如今贾府内,一开始为贾府搭建高台哨所的房家父子还在,还设有铁工坊、木工坊、陶瓦工坊,甚至女子专司的纺织作坊,聚拢了不少能人巧匠。

    陶艺纺织等能够买卖的,多随贾府的掌柜们安排至丰川街的商铺;而擅筑屋建器之匠人,则常为义军修缮城门、重建街坊,多直接留在贾府。

    书房门启,赵安带人进来。为首者正是房老先生,他身后跟着好几个满面风霜的中年匠人。

    黛玉见他们进了书房便起身相迎:“房老先生,自从你们出府修建济民坊之后,便久未见面了,如今在府中还一切安好?”

    房老先生闻言,忙带着铁匠后退一步,恭恭敬敬下跪行了礼。

    黛玉只得立在原地等他们礼毕。虽说这些匠人不过是工契雇用,但自从贾府接管官赈,为首的房老先生对她这位当家主子的敬意愈发隆重,令本就尊重手艺的她有几分无奈。

    “好了,老先生,这番前来,可是工坊出了什么事?”她瞥了赵安一眼,略带笑意地问道,“还是府中发的料太差了,耽误工事了?”

    房老先生拱手说道:“我们木匠坊不过与府中泥瓦匠合力修缮几间旧屋高台,原也不算要紧的事。只是听闻裴总领之事,众人感念在心,便想着做点实事。我们几个商量着,试着打造了一件护甲,特为护院们穿戴防身,免于叫尸毒所害。如今已成,便来请姑娘过目。”

    此言一出,倒出乎黛玉意料。

    她微抬眉眼,转头看向赵安:“你既同行而来,想必试过了。效果如何?”

    赵安点头道:“确实不错。这护甲用的多是削薄竹片拼接,既轻便柔软,又不妨日常行动。虽不能与义军所供铁甲一般刀枪不入,但胜在冬日也不怕冻伤身体,又能应对活尸突袭啃咬,已足够实战。”

    旁边的铁匠余老三也补充道:“若是能有上好的皮料,便是姑娘也能穿了护身。”

    赵安说罢,便招手叫来两名护院演示。二人换上新制护甲,动作灵活如常,再以短刀劈砍,竟难以割破。黛玉虽不懂军械,但已觉这甲坚实耐用。

    左丘梅在旁频频点头:“以民间手艺,能成此制,实属难得。”

    黛玉神色一松,朗声说道:“如今京中雪患深重,几位本就有屋瓦修缮和护院武器重铸的活计,却肯花这般心思,实在难得。”

    她转头对雪雁道:“库中多支一份月银,再拨十斤炭,叫几位师傅带回,各坊中的学徒,也都赏一斤炭吧。”

    她一向从不吝于赏功,何况如今人心艰难,一份过冬的炭火,胜过千金。

    房小师傅听了忍不住笑道:“姑娘,我们几个不过是想着那铁铺不能停火,众人下了工也乐意在铺里烤火,暖和得很。想趁火头干点事,竟得姑娘赏赐,实在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