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第113章 编制
姚华年今日格外轻松,看着一双儿女未来可期,都有赖以安身立命的本领,虽然她独自一人,无宗族之牵绊,双亲已逝,亦无长辈要孝顺,但子女便是她一生的牵绊。
原本姜成颂以为姚华年想将宋秦嫁出去,宋秦不乐意,姜樾与姚华年将二人戳破之后,半推半就竟然也同意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场春雨后,春笋从泥里冒尖,嫩柳从枝头抽出,一时间竟流行起了吃笋的风气,从前也不是没有人吃过笋,但嫩笋炒熟后会有些涩口,连带着整盘下菜的肉也失了几分味道。
不知是哪个好心人往梁溪最大的酒楼意图售卖春笋,但酒楼掌柜却不收,将人赶了出去,但这好心人不服气,愣是咬死了自己这春笋是挖的最嫩的,做出来一定好吃。
然后不断的一家家饭馆酒肆开始推销,直到找了一百二十八家酒楼后,终于有个老汉,见他一身泥浆,好生狼狈,给了个公道价就收了。
但那老汉本准备将那嫩笋当做种子,在自家后院种上一小片竹林,以此来佯装文人骚客不可居无竹的审美境界。
却不料那人将笋主动帮老汉背到了酒楼后厨,与厨子打赌,二人意气上头,竟三下五除二将笋衣扒了干净,然后各自秀起了本事。
好心人在厨艺上似乎不太擅长,只简单的将笋子焯水,又捞起来用调料搅拌均匀,而厨子却小心处理又放了不少猪油爆炒,为了评比,二人请店中所有人试吃。
众人将两人做的笋子分别品尝后,一脸抱歉的看着厨子:“对不住了,头儿,你做的确实没这臭小子好吃。”
一个胆子大的伙计站出来代表众人出了结论,厨子不信,筷子一动挑了自己做的笋尝了下,是微微有些涩,但放了醋之后将涩味压了下去,隐约还有属于笋的清香,他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输,分明是极为正常的味道,甚至比别人做的都好。
一小二将好心人做的那盘笋端到厨子身边,示意厨子尝尝,只一口,厨子便知道自己输在哪儿了,自己的笋虽然涩味淡,但对方的是没有的,虽然看似放了许多调料,但极大限度的保留了属于笋的鲜美。
“笋为春季三鲜之‘土中鲜’,以其鲜嫩、清脆的口感为最。味无味而真有味,最简单的焯水,可以去除其涩味,而腌或者拌可以保留其口感不变化。”
好心人将去涩的法子告知后厨后便扬长而去,大厨追上去询问好心人名讳,只见那小伙子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吐出两个字:“雷锋!”
姜樾本想出去找些做颜料的石头,可雨后湿滑,给找原材料的路增添了层层难度,但好在林间风景好,只当是散步,却无意发现了一片竹林,春笋密布,看着极为幼嫩,便想着背回去一些顺便卖给酒楼,毕竟三鲜的口感与味道是极好的,谁知一家家都不识货。
姜樾来气了,不信邪不信好货没人要,非得想着把笋出了,定要广开销路,于是弄清楚原因为何笋不受欢迎之后,万般磨难后找了个能收笋的酒楼开始拉着人大显身手了,但姜樾的厨艺只能做些清粥小菜,家中又宋秦在,她已经许久没有做饭了,于是另觅僻径,只将涩味去了保留鲜美的口感。
姜樾把法子传出去了,一家不知名酒楼因着笋子小赚一笔,其他酒楼群起而效仿。
这下酒楼收笋子了,不少家贫的人靠去林间挖笋也赚了不少银钱,度过刚因为过年而格外拮据的春季,新的粮食没有成长,也无法换得钱财,这春笋解了燃眉之急,而另一边文人骚客热衷门前种竹,以示人品高洁,但竹林长了一处便永无止境的蔓延,常常将院内的青石板地砖顶出芽来,也是头疼不已。
知晓此事的人让下人偷摸将门前竹林新发的笋铲除了去卖掉,换得的钱直接交给下人用。
姜樾自是不知这背后风云,只知晓在春季她能吃上美味的鲜笋,而众酒楼因为食客在对比中愈发挑剔,于是不断创新新的菜式,甚至发掘一些新的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菜色。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掌柜找百菜。
一些不知名野菜也被众人找出来做成膳食,但由于分不清野菜是否有毒,近期医馆极为热闹,总有人因吃了什么不能吃的食物而闹肚子上吐下泻。
但如此一来推动这美食多元化的进步,见有了新菜色,总有人猎奇,是骡子是马高低先尝尝再说。
姜樾自然不知自己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影响了梁溪食坛的风气,但作为整个大宣最繁华热闹的地段,人来人往间,将新鲜的菜式又带了出去,带到大宣上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关于官学的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级加班加点终于在七月将官学开办了,正式招生,姜樾成功地拥有了在梁溪的第一份稳定工作。
宋寒声与齐恒之和陈同渡打了商量,想为刑部培养一批能够绘制罪犯肖像的画师,于是请了姜樾在官学当先生。翰林院集聚了大宣最有才华的人,群英荟萃,于是梁溪的官学取名为小林院。
小林院门前,先生们为学生发放统一的服装,由于学生家境各不相同,于是学校特意发放校服两套以供穿一洗一,每年能有两套换新名额,若是衣服坏了可以用银钱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