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岁和 作品

64. 第64章 劫人

    姜樾正在“床上”无聊的数着墙角砖缝路过蚂蚁的数量。

    “一只,两只……三百八十七只……”

    太无聊了,每日只能对着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高耸的墙体上只有牢门最顶处能泄下天光,没有人交流,压抑的环境对身体与精神是双重打击,姜樾无奈,只得不断给自己找些事情做,有蚂蚁数蚂蚁,没有蚂蚁便数着砖头,透过天窗去分辨自己究竟住了多久。

    孤寂了两日后,身后传来一个久违的熟悉声音。

    “阿樾!”

    姜樾一个鲤鱼打挺,便翻身起来,原是谢凌云带着张明贤来了。

    “咦,明贤兄,许久不见。”

    姜樾端详他许久,见着熟悉的脸庞,心头浮现出一种莫名的安心的感觉。

    这种感觉似乎也不错呢!

    谢凌云一个眼神打给狱卒,狱卒掏出钥匙将牢门打开,张明贤只身进入,谢凌云带着狱卒退到稍远些的地方,在出入口附近的方桌坐下。

    刑部的大牢只有一道出口,与入口相同,牢狱里只有不定时的人巡查以及值班的狱卒,而大牢外才是真的层层防护,严防死守,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一般时候也是不允许有人探监的。

    张明贤见二人退去,周围无人,将随身的小包裹从袖带里翻找出来,走到姜樾身旁,坐在她旁边,双手绕过蜷起的膝盖。

    赫然是裹着白色糖霜的山楂球。

    牢中的餐食寡淡,姜樾许久没有吃上有滋味的食物了。

    姜樾将捡起一颗山楂球送到嘴里,糖渍在嘴里化开,太久没有尝到其他滋味,味蕾受到刺激,唾液腺疯狂运转。

    “你,嘴角?”张明贤看着姜樾吃的开心,嘴角渗出透明的液体。

    姜樾瞪大了双眼不明所以。

    张明贤用食指根部装模做样的擦了擦自己嘴角,又递给姜樾一张手绢。

    姜樾停下手中的动作以及嘴里的拒绝,深吸一口气,察觉到自己的囧状抽过手绢便别过脸去,将手绢叠成三角形,用三角形最厚实的一角擦去嘴角的唾液。

    姜樾擦完转过身来,顺势举起那张三角形的绢帕:“我就不给你了,脏。”

    张明贤点头,看着她折出的三角形:“在东望时便想问阿樾了,为何你喜欢将绢帕折成这样的形状?”

    姜樾却道:“习惯罢了,炭笔所画的图,一笔下去基本都是深色,但有绢帕或者纸折过后往最深处一抹,便会少稍微浅些,而三角形最尖锐处较硬,可以顺势将炭灰揉到纸的内部,而面上柔软,一把抹去只会减少些颜色,故而明暗便出来了。”

    “原是如此,就与水墨中以水量多少逐渐拉开明暗一般。”

    姜樾将几粒山楂籽吐在手绢上:“对,就是这样。”

    山楂虽好,不可多食,姜樾吃了几颗后便停下了手头的动作,张明贤沉默良久,最终还是问了出来。

    “阿樾,你当真要与术士对峙?”

    姜樾看着张明贤,眨着明亮的眸子:“对啊,我没办法了,这里住着不是事儿,身上都快臭了。”

    姜樾将袖子外层掀开,露出里衣袖口处汗渍摩擦出微微泛黄的痕迹.

    “可你知道这样,有多危险么?”张明贤担忧。

    姜樾,直视牢门,即便她不知道会面临什么,但社会主义接班人相信科学:“我不信鬼怪之说,若是真的发生了什么想必是有些特殊法子造就的。”

    张明贤掰过姜樾的肩膀,让姜樾面向自己:“你可知,不明所以的人,都是洪水猛兽。”

    姜樾轻笑,想起电视剧里抄斩的犯人被丢烂菜叶子的场景,原来他是怕这个,低头看着自己越来越瘦弱的胳膊,缺少运动,吃不到肉,营养跟不上。

    “但是我必须出去,这里我一刻也不想呆着。”

    张明贤见姜樾心意已决,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暗自做好自己的打算。

    谢凌云办理完所有程序,便带着人来到关押术士的地儿。

    “清风道人、子虚道人、生一道人,根据初次口供,那东来的女子,姓名中有木之一物,故借此扎根夺人魂魄?”

    三位道人却分别言说。

    清风道人:我观女宿式微,必然是有女子顶替了原本的女宿!

    子虚道人却眉头一横:我观木星与妖星接近,越近则二者越明亮,必然是与木相关。

    生一道人又提出了不同观点:我观星象,扫帚星自东来,伴帝星,绝非好事。

    谢凌云问:“确无勘误?”

    三人连连起誓:“绝无虚言。”

    谢凌云将经过宋寒声同意的手书掏出,告知三人要会带上那疑似的女子,供几位现场开坛做法,驱除邪祟。

    几人瞠目结舌,没想到最终竟然是这般结局,以三家观主在大宣的声望,竟然还能有盘旋的余地。

    谢凌云看穿几人的想法:“我刑部只断案执法,但此事大宣并无律法能治,故经宋大人首肯,便破例由刑部主导,允许以民俗法子来解决。”

    “闹到了刑部,那必然是需要结论的,若是三位观主让那妖女现出原形,必然声望更甚。”

    三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头同意。

    由三位术士定了个适合降妖除魔的吉日,一行人便准备前往人最多的菜市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