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陆续回来(第2页)

随后,他啃了几个馒头就饱了,把骨头都分给了欢欢。

欢欢等了许久,终于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奖励。

贾家里,几个家人都还清醒着,因肚中的咕噜声无法入睡。

张大妈抱怨着饭菜迟迟没送来,让人心烦意乱。

儿子柱哥则担心未来是否能继续吃到喜欢的烤鸭。

母亲刘美玲默默安慰儿子,允诺一定会让他吃上美味的食物。

隔日,陈伟赶去工地监督工人干活儿。

与此同时,轧钢厂的人也开始加班生产安装暖炉。

全厂员工充满热情,在三车间的带领下工作效率极大提升,库存迅速减少。

到了星期一,厂长赵军在他的办公室查看近期的生产数据时,兴奋到嘴都没合上过。"老赵,口水都出来了。"

王明开玩笑地说。

王明端着一杯热水走了进来。

由于寒冷的天气还未装暖气,他们只好穿着厚重的冬衣办公。

“你们怎么还不装暖气?”

赵军调侃。

“我们就两口子,不必太奢华,让更需要的家庭先用吧。"

王明表示理解,随即讨论到杨涛提出的建议——把暖气炉的重要零件考核纳入工人们技能评价体系。

“这次月底考核,最近厂里的气氛有些躁动。"

赵军赞同道:“我们需要考虑下这些新提议。

不能光顾着搞创新而忽视本职工作。"

经过内部研讨,大家一致同意,将此提议付诸实施,并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陈伟则忙着安排新的研发任务。

纺织厂那边急需他前去检查安装情况。

尽管纺织车间特殊且风险较大,但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以满足领导层关注的要求。

走在这布满机器嗡嗡作响的纺织车间里,工人们各司其职,显得尤为认真。

王法正带领团队紧张作业;不远处周奎也领着小组在固定螺丝。

这一切都预示着项目的顺利进展。

“陈工,炉子基本安装好了。

下午试运行时再来确认吧。"

技术负责人说道。

“好吧,我去车间看看情况再确定下一步计划。"

在工厂巡视一圈后,杨小涛心里明白,这不仅是工作任务的转变,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没看到张伟,抬起头来,终于在一排机器前找到了他。

这家伙正在一个小姑娘旁边蹭着,一脸痴情的模样。

刘小涛也没有去打扰他。

说起来,张家这两兄弟虽然比自己小不了多少,但都己经有孩子了,他们也该想想成家的事了。

之前由于家庭条件不济,尤其是张军,找个合适的对象很难,刘小涛也知道他的情况,几次帮忙介绍对象,张军都没出席。

不过现在不同了,张军当上了维修小组的组长,每个月的收入和哥哥相差无几。

俩兄弟现在的经济条件足以成家立业,就算要资助妹妹上学也不在话下。

何况,还有他在不是。

这两年每次到张家时,刘婶总是抱怨张家老大的婚事。

“是时候给大伟找个媳妇了!”

这个念头闪过刘小涛脑海,被记住了。

而张伟正注视着眼前的女孩,眼睛亮闪闪的。

“下班一起去看电影吧?”

看着女孩害羞的样子,张伟立刻发出邀请。

对他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凭他现在的工资。

要是女孩答应,这基本上等于己经开始谈恋爱了。

如果双方合适,九成以上的几率他们会走到一起。

比起现在的年轻人相亲更加简单多了。

“不去!”

女孩一口拒绝,张伟失望地嘟囔了一声。

纺织厂的女工们都这么聪明吗?聊天的时候好得不得了,一提到约会看电影,立刻摇头拒绝。

这些女孩子每天叽叽喳喳地交流,早就摸清了男人那点小手段。

她们都很明白,这份工作很体面,找对象当然不会轻易就决定。

“哎,那个小伙子是谁啊?轧钢厂的新领导吗?看起来好年轻啊。"

女孩指着走过来的刘小涛问了一连串问题。

张伟转头,“坏了,他怎么来了!我得赶紧走了!”

说完,他就跑了,怕在这儿偷懒会被骂。

刘小涛平时帮了张家不少忙,张家兄弟都非常尊敬他。

不仅是多年的恩情,还有刘小涛的实力—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打架。

他大哥力气很大,但相比之下,刘小涛简首非同凡响。

张伟跑开了,女孩对走过来的刘小涛更好奇。

“佩妮,看什么呢,换班了!”

身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女孩立刻回头,看向来人。

“李雨涵,这么快就换班了吗?”

“对啊,己经到了时间,怎么了?不愿意吗?”

以前沈佩妮可是最积极的一个,今天却有些反常,让李雨涵觉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