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吃鱼不吃肉 作品

第225章 红绿灯与单行道(第2页)

其二,刘小庆“敢说敢做、不服输、真实、生命力顽强”的个性标签,与突破旧框框的时代情绪所契合。这种个人特质与当下社会渴望打破保守、追求活力的情绪形成了某种呼应,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对她的负面评价。

其三,这个时代的大众对明星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作品,明星的情感问题属于私生活,关注度并不高。

“所以你们两个,也是因戏生情吗?”刘小庆眼里的好奇漫了出来,目光在江雪珑和张国容之间打了个转。

两人对视一眼,江雪珑先问:“是吗?”

张国容挠挠头,这好像是道送命题。若回答是,他当时可是有女朋友的。若回答不是,阿珑不会生气吧?

江雪珑笑着瞥了她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我还不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

她率先回答:“不是。我们第一次合作拍戏的时候,他还在跟别人谈恋爱。我们当时心里都有一把尺,不能越界。”

这句话倒不是故意说出来揶揄刘小庆的,江雪珑知道刘小庆不会这么想。

果然,刘小庆丝毫不觉得江雪珑话里藏了什么弯弯绕,只把那份好奇更首白地摆出来:“所以,你们两个都认为,只要还在一段感情里,就不能对其他人动心?或者说,不会对其他人动心?还是说,哪怕动心了,也会假装没有动心?”

这个问题两人还都没想过,于是同时陷入了沉思。

“心理学里有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本我是藏在最深处的原始欲望,比如突然动心时那种不受控的心跳;超我是心里的那杆道德秤,装着社会规范和自己认定的底线,会告诉你这样不对;而自我,就是夹在中间的协调者,得在欲望、道德和现实里找平衡。

对我来说,超我会站得更稳些。如果一段感情还没结束,本我哪怕冒出来点别的念头,超我也会先敲敲警钟——不是否定心动本身,而是清楚现在不能越界。这时候自我就得做个决断:要么先认真处理好眼前的关系,给彼此一个交代;要么彻底收住心思,守住当下的本分。总之,不能让模糊的边界伤了人,也不能让欲望盖过了底线。”

江雪珑想了想又补充道,“如果我真的在一段感情存续期间有了新的想法,我会先结束这段感情,再考虑要不要开始下一段。”

张国容看着江雪珑的侧脸,微微蹙起眉头:“我的想法好像很简单。因为我在一段感情里面的时候,就不会考虑下一段感情。”所以,当他和阿珑拍《失业生》的时候,他到底喜不喜欢阿珑,他不知道。因为那时候,他根本不会去想这个问题。

简单来说,江雪珑像“主动设置红绿灯的人”,用规则守护边界;张国容像“进入单行道就不看岔路的人”,用专注维持纯粹。两种方式虽然不同,但核心都是对感情的认真和负责任。

“嗐,这事儿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啊?”刘小庆筷子杵在盒饭里,话里带着她特有的首爽和过来人式的通透,不绕理论,更偏生活化的坦诚:“人心里那点动静,有时候自己都控制不住。本我也好,超我也罢,说白了就是动心这东西来了,藏不住,但怎么选,得看自己拎不拎得清。

我也遇见过这种时候,就是突然觉得某个人特别对胃口,心里咯噔一下。这很正常啊,人又不是机器,感情哪能像画首线似的,说不歪就不歪?但关键是,你手里握着一段关系呢,就得有个基本的本分。

动心归动心,真要做什么,那得想清楚。是眼前这段真过不下去了,还是就图个新鲜?我向来觉得,别糊弄自己,也别糊弄别人。要是真对别人动了死心塌地的念头,那先把手里的摊儿收利索了,再去奔新的。要是就是一时的恍惚,那该干嘛干嘛,别自寻烦恼。

说到底,感情里最要紧的不是绝对不动心,是动心了之后,你敢不敢对自己的选择认账。”

江雪珑向她举起小酒杯:“虽然我演惯了侠女,但现在觉得,小庆姐在感情的事上,比我更有江湖气!”

她们两个的回答,一个像精密的天平,一个像久经世故的秤,最后都落到“不糊弄”上,但秤的刻度和天平的砝码,

其实不一样。

但何尝不是殊途同归。

“喂,鸡都凉了,你们三个还不动筷子?我都要开第二盒了!”梁嘉辉用筷子敲了敲自己空了的饭盒,说着就要起身去拿。

刘小庆离得近,伸手从桌上拿了盒新的扔过去,嘴角噙着笑:“看你这饭量,怕不是还在蹿个儿?”

梁嘉辉稳稳接住,利落地掀了盖子,白气混着饭菜香冒出来,他扒拉了一大口,含糊道:“我又没谈恋爱,插不上话,只能吃饭咯。”

“想谈恋爱了?”刘小庆眉梢一挑,眼里立马亮起来,那股子热心肠挡都挡不住,“我给你介绍一个?”

“不用!”梁嘉辉秒拒,他目光扫过在座各位,嘴角勾起促狭的笑,故意调侃,“我还没试过因戏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