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丸者缓也,汤者荡也(第2页)
也就是这年头其实稍微大点医院里也还保留有丸剂制作的老药工了,只是工人医院规模不够,所以只抓药,不制药。
而在方别穿越前那个年代,这些传统技艺,只有少数一些专门的老药房才保留有,且价格昂贵,不是一般患者能承受的起的。
患者手里拿着药方,很是激动的说道:“李大夫,真是多亏了您,我以前中药没少喝,西药也同样吃了不少,但都没什么效果,只能止一时的痛疼,换到下个月该发作还是要发作,没想到您年纪轻轻,只是几服药下去,就给我治好了。”
患者这话说的,李言只是笑了笑。
其实在临床中会遇见不少怪病,单纯以传统的西诊八纲,六经辨证,又或者方证对应来进行辨证施治,看似辩证没有问题,用药也没有偏差,但往往总是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在这个时候就该另辟蹊径,采取其他方法来治疗了。
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着平时多读书,多看前人医案,多学习老中医的经验。
脑子里储存的东西多了,临床遇到一些无证可辨的怪病,就能拿出相对应的方法来治疗。
无他,唯经验与手熟尔。
李言年纪虽然不大,但金手指的存在,却是弥补了他与其他老中医之间知识储备和经验的差距......
“李大夫,
您治好了我妈多年顽疾,改天必定备上厚礼,登门道谢。”
这句话是患者儿媳所说,她是在电业局工作,说起来李言倒是真需要她帮忙的地方,之前李怀德给的那张电风扇票,还静静地躺在储物空间里发挥不了作用。
卖,李言自然是不打算卖的,又不是刚穿越过来的那两天,手头紧张,现在李言手里还有不少钱,目前一家子的开销随便够了。
只是现在家里还没有通电,连电灯都用不了,一到晚上就只能用蜡烛和煤油灯照明,生活上其实挺不方便的。
借着这次装修的功夫,李言也有着拉电线的想法。
只是现在给人说这些,未免功利性太强,李言便笑着说道:“你要是愿意来我家做客,我自然是欢迎的,但这厚礼什么的就不必多说了。”
女人只是笑了笑,没顺着李言的话往下说,而是问道:“还不知道李大夫家住哪里?”
李言接着答道:“南锣鼓巷,95号大院。”
“行,我记住了。”女人点了点头,“那我就不多打扰您了,先带我妈拿药去了。”
......
女人领着她婆婆走后,也没下一个患者进门,李言便低头记录起了病案。
正如刚才所说的一样,刚坐诊的大夫,想要快速成长,各种医书古籍病案是必读的。
将来总有一天,李言的医案也能给新手大夫们提供治疗的思路。
写着病案,忽的一口气轻轻的吹在了李言的脖颈处,叶澜心的声音响起:
“咱们李大夫的医患关系相处的不错嘛,都邀请人去家里做客了,我这都还没去过呢。”
李言只是微微回头,“吃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