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干中学(第2页)
李言总不能花着叶澜心的钱,来感谢叶澜心吧,所以也只有口头表达着自己的谢意。
“谢谢师姐。”
叶澜心则是毫不在意的挥了挥手,“去吧去吧,别耽搁了时间,早点办完了手续,也好早点回家收拾。”
李言也不再多言,转身走出了诊室,走到门卫室。
门卫室里看门的老大爷正躺在椅子上,嘴里还叼着烟斗,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悠闲无比。
“大爷,我是新来的实习医生李言,刚借了叶澜心医生的自行车,麻烦您给我指一指是哪辆?”
李言说着还扬了扬手中的钥匙。
门卫老大爷虽然一把年纪,但耳朵却意外的好使,没让李言重复一遍,他就己经听清。
“哦,新来的医生,李言是吧?我记住你了,叶大夫的车子就在那。”老大爷吐了口烟气儿,乐呵呵的回道。
“大爷,谢谢您嘞。”李言点点头,道了声谢,便朝着车棚走去。
叶澜心的车是一辆二六的凤凰牌自行车,才刚刚上市不久,看起来漆水没有磕掉一点,还是崭新的模样。
李言穿越前听老人讲过,这种二六的自行车小巧,骑行起来轻快,在机关干部中很是流行,所以还有一个称呼叫做“机关车”,许多人想买都买不到。
只是李言并不这么觉得,相比较小巧,他更喜欢大的。
等他以后有条件了,怎么着也得想办法弄一辆加重的二八自行车,那玩意儿才是爷们儿骑的。
不过现在嘛,有车骑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李言骑上车便出了医院,往街道办的方向去了。
这个年代就算是首都,汽车也没多少,李言一路上也没见着几辆,倒是自行车见到的倒是挺多,这让李言想起了穿越前看过的一条只是,燕京城在五六十年代,其实是一座自行车大城,在这58年保守估计大几十万辆是有的。
就连燕京城外的农村,平均下来都能做到每百户十六辆之多,甚至于在刚建国那几年,自行车在燕京城都要靠着推销才能卖出去,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经济条件限制,但也足以见得燕京城其实是不缺自行车的,也就是等到计划经济开始实行之后,自行车需要凭票购买了,买车才变成了一件麻烦事。
当然自行车虽多,但在这大马路上,最多还是一些走路的行人。
今儿是周三,学校里只上半天课,路边上许多孩子疯跑,玩的那叫一个欢快,家里条件好,能掏出钱的,都会道路边买上一点零嘴,至于条件差的,那就只有眼巴巴流着口水望着,期待这能分上一点。
现在也不用担心汽车,路上跟本就没几辆,就连路口中间水泥墩儿上打着绑腿的交通员,象征意义都大于实际意义。
李言一路走来,也真正看到了这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如李言穿越前,但他们一个个的眼里有光,心中有信仰。
眼前的穷苦,对他们来说,无外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