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的小菜花 作品

第197章 血色断点和拍案而起(1)

档案室的灯光依旧惨白,映着林悦凝重的侧脸。桌面上,技术科刚刚传输过来的文件散发着油墨未干的微腥气味。纸张摊开,一行行铅字冰冷地印在那里:

杨建国,男,身份证号:xxxxxxxxxx

曾用住址:南港市解放路27号棉纺厂职工宿舍(邓玉芬离婚前住址)

户籍状态:离异(1994年11月7日)

单位:南港市棉纺厂机修车间工人(1990年10月-1995年3月)

林悦的指尖停在那句“1995年3月”上。离婚才不到四个月。

翻页。下一张是寥寥数语的社保记录复印件,字迹模糊:

1995年4月:南港市棉纺厂申报停缴杨建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原因:该人已于1995年3月31日办理离职手续。去向不明。

“去向不明?”林悦低语,声音在空寂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冷意。

她抬眼看向旁边等待反馈的技术科干将赵磊,一个戴着厚厚镜片、面容清瘦的年轻警员。

他的手指还在笔记本电脑上无意识地敲击,屏幕上滚动着无数查询命令的返回结果——大片大片的空白或“查无此人”。

赵磊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和一丝无奈:“林厅,查遍了。社保记录在1995年4月就彻底断掉了。人事档案从棉纺厂转出后,流向不明,没有在市人才中心或任何区县档案馆找到备案记录。那个年代…档案管理混乱得很,很多都是单位自行保管甚至丢个地方就存起来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银行账户…他名下只有一张棉纺厂开工资的存折,95年3月底最后一次工资入账后,账户再没有任何流水记录,到2000年因为‘睡眠账户’被自动注销了。那个年代银行卡远没普及,主要靠现金和存折。”

“出行呢?火车?汽车?”林悦追问。

“那个年代没有实名制购票系统…火车票就是一巴掌大小的硬纸板,汽车票连个名字都没有。车站的原始票据存根,别说保留二十年,能保留五年都是奇迹。”赵磊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更别说当时很多小旅馆,拿个介绍信就能住,根本不登记。派出所的流动人口登记…资料保存极其不完整,只查到他在南港市内的几个住址,都是棉纺厂宿舍相关的,直到95年3月离开前。”

空气仿佛凝固了。林悦盯着那份单薄到几乎透明的档案,杨建国这个人,在1995年3月这个时间点上,就像一滴水落进了滚烫的沙漠,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留一丝蒸发的水汽痕迹。

“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就这么…被抹掉了?”陈志明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两个冰冷的饭盒。他听到了对话,声音里带着一种从底层摸爬滚打多年深知世道艰难的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