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菁 作品

盛之珩(第2页)

想起方才她那句“哥哥不喜欢我”,盛之珩心中反省了一下,终于开始觉得……他是不是对这个妹妹,的确有些疏离了。

他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拿起桌上的点心递给她。

说话时语气还有些别扭生疏。

“宁儿,吃。”

盛怀宁骤然擡起头,一双眼里溢出几分忐忑,但更多的是高兴。

接下来一整日小姑娘都缠着他,他看书也跟在身边,用膳也要在他屋子,到了晚上好不容易阿娘回来了,跟着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他。

许是因为他这一天都对盛怀宁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让她发现这个有些冷漠的哥哥其实也没那么可怕,接下来的日子里,便隔三差五地从后院里跑来找他。

在他院子里用膳,陪着他读书,偶尔从阿娘那得了好东西,哪怕是大半夜也要跑来和他一起吃。

再大一点,他去了国子监读书,盛怀宁也六七岁了,除了被江敛带着四处玩闹,闲下来的时候便喜欢待在盛家门口,看着他的马车离开,再等着他回来,问他一句,“哥哥今天累不累”。

一天天一年年,他看着盛怀宁慢慢长大,兄妹二人也从一开始的疏离陌生,变得无话不谈,感情甚笃。

到后面越来越大了,他离了国子监,慢慢跟着父亲接触朝政,替他理一些政事,闲暇的时候,离开复杂的朝堂,他更喜欢四处游山玩水。

那一年是他及冠,成年之后要忙碌的事情便更多了,盛之珩赶着在及冠之前把那段时间的事情都处理好,特意告了假去江南一玩。

他一路从京城离开,往江南去。

前后近半个月的时间,他骑着马,倒也不急,欣赏着一路的景致和山水。

见多了京城的繁华热闹,又觉得别的地方的东西也别有一番趣味。

一路上,他和偶遇的文人一起吟诗作词,在深夜的临江湖畔与剑客谈天说地,雨天隔着雨幕将手中的伞送给了淋湿的一对母女,路逢南方饥荒,又多留了几天在那,替百姓布粥喂药。

他不大喜欢留下姓名,哪怕一路上结识了许许多多的知己朋友,这些人中不乏想和他结伴而行的,然而盛之珩一向自由惯了,过路相逢为朋友,却也并非要一直并肩而行。

于是盛之珩告别他们,骑上马,再自己往下一座城而去。

从上京,到辙城,尧城,幽江城,乃至江南五城被他走了个遍。

见形形色色的人,遇大千世界的事。

南明的江山之上是繁华,他的圣贤书在其中也极尽称颂地赞美着帝王仁君和他统治下的江山,然而盛之珩一路走来,却看到了许多和他认知相悖的东西。

见官商勾结民不聊生,见百姓为天灾人祸所困民不聊生,见底下旧制沉疴,见臣民生活无一不苦,离开京城,形形色色的景与人中,见了太多沉重。

百姓为一桩官商勾结的命案磕破头而死,干旱之地求雨百日,庄稼颗粒无收却不见官府有丝毫补偿,旧制之下太多凄惨,让他总不忍直视。

从小读的圣贤书养出他一副仁慈的性子,教养与品行让他无法对苦难视而不见,每每伸手,却又只能救表面而不能救内里。

救了一个百姓,这地方还有无数冤惨,帮了一个地方,施出去千两银子却无法解其根本,屡屡伸手屡屡无措,盛之珩终于开始思考,朝堂律法旧制,当真如他圣贤书中所学到的那般吗?

他推翻了自己以往所有的认知,在江南的屋子里,又将那些年少读过的书再翻开看,终于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念过再多书不如自己亲行去看,这一天,盛之珩终于明白了这句话。

他六岁之前便生养在破败低矮的屋子里,知晓普通人的生活,更能与百姓的苦难共情,再大了,做了相府公子,读许多书,也自己亲身躬行做了许多事,到如今真正又见到繁华之下的枯败,心境变化之中,也同时在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然而想法无处施行,他到底只是臣子府中一个小小的公子哥,改旧制换新法,这样的事情用不着他。

挫败在心中生起,他郁郁寡欢,在酒楼里喝了几日酒也不曾舒缓了心情,传信回去给父亲之后,他离开了自己的屋子,打算去寻些有趣的事,暂且将这些东西搁置下。

毕竟这些都不是一时一日能改变的。

春日微风拂过柳树新芽,那一天的晚间,他去了江南临边的一处湖畔。

正是低头凝神之际,乍然听见一串轻灵的笑声。

他鬼使神差地擡起头,见河岸旁,女子一身浅色衣裙,眉目温婉,温声低语地与人说笑。

明明岸边有那么多人,盛之珩还是从拥挤的人群里,一眼看到了她。

那一天,他遇见了此生挚爱。

ps:大哥番外之后应该是男女主最后两篇番外,就全文收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