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菁 作品

第50章(第2页)

皇帝自顾自说着,又道。

“待明日闲下来,朕让皇后选两个合适的入皇子府。”

“父皇决定就好。”

“祭天大典一事,离儿当真不想操办?”

谢离摇摇头。

皇帝见他没有说假的意思,才道。

“那离儿好生歇着吧,朕让你三弟操办。”

谢离起身行礼离开。

皇帝在身后盯着他看了许久,一双浑浊的眼中闪过几分厉色。

“太子前些天去江南,到底是去做什么了?”

“这……奴才查不到,但听说殿下在江南并未待多久。”

皇帝蹙眉,心中的怀疑再一次浮现心头。

若说去江南找徐家,他何必急着否认自己喜欢徐沅?

难不成当真是为了……去找他外祖家?

“太子的旧疾,如何?”

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几分喜怒,台下的太监犹豫片刻,道。

“听顾太医说,近些时日好了些了。”

每年一次的祭天大典最后交给了谢知去操办,等到了那日,皇宫上下早早地准备过,皇上带了朝中官员和皇子们去祭天台祭天。

第一日祭天过,恰逢上护国寺大师讲法,为祈南明风调雨顺,帝后二人亲临了护国寺,各府的夫人小姐也多有随着去护国寺祈福的。

盛夫人入了秋身子又不好起来,燕筠索性喊了盛怀宁,二人也一同来了护国寺上香。

护国寺里自然是人山人海,盛怀宁随着燕筠在屋内祈福过,燕筠要留下来听大师诵经,盛怀宁便独自出来,寻了个安静的地方走动。

她没带茯芷,一个人走着,忽然听见不远处传出几句窃窃私语。

“南明建朝这么多年了,皇上还是每年循着和先朝一样的规矩来祭天,还真是重情义啊。”

“此话怎么讲?”

“你没听说吗,当年南明建朝的时候,听说是逢上各地闹灾荒又战乱不断,百姓吃尽了苦头,早对各地的皇室有所不满,就是咱们皇上带了兵起反,一路攻打了几个藩国,打着以后建/国为百姓好的旗号,百姓们也都跟着皇上,收获了不少民心。

那时候邬离已经是皇上要打的最后一个国家,还算是个大国,虽然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都以为是一场硬仗,谁知道啊……”

说话的人故作玄虚。

“知道什么?”

她身边的人赶忙追问。

“谁知道那邬离的皇上也是个为民好的主,说如今邬离气数已尽,没什么大的本事再为百姓谋福,竟然主动将城池官民拱手相让。”

“所以是……”

“那一场皇上带了几万兵士去,谁知最后兵不见血刃,邬离皇帝亲自开了城门,只有一个要求,说让皇帝善待邬离的百姓和臣子。”

“那最后呢,后面怎么没听过一点这邬离皇帝的事?”

“开城门的当日,邬离皇帝就自戕在祖祠前了。”

前面霎时一片寂静。

盛怀宁手死死攥在衣袖里,失措地低下头,一滴清泪顺着滴落在青石板上。

“还真是个……至仁至善的皇帝。”

“咱们皇上也不差呢。

今朝和先朝是和平交接的,皇上重情义,也敬重邬离先皇,不仅好好安置了百姓,连那些臣子都给寻了好去处,遵了当时的承诺。

只是可惜了……”

“可惜什么?”

“可惜那京城的百姓没个享福的命,后来没过两个月,京城起了瘟疫,百姓都死了。

听说皇上以示对邬离皇帝的敬重,本打算将南明都城也建在那呢,后面出了瘟疫,也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皇帝将先朝的东西都保留了些,连这每年一次的祭天大典都坚持着每年都来,也算是……”

“好了,先朝都过去这么久了,虽然皇上不避讳,咱们也不能自找晦气。”

“我这还是听我家大人偶然提过一句,才知道了这些情况。咱们私下说说便罢了,若传出去可惹麻烦。”

“也是。”

前面顿时止了音,两人相携着离去。

树后面的身影动了动,风吹过卷起枝叶,窃窃私语的声音远去,只余下她一人站在那,树影斑驳,映出她面容之上的一抹哀色和几不可察的恨意。

燕筠礼佛出来,四下找人寻了半天才找到盛怀宁。

“旁的姑娘家来了这大多求姻缘听佛经,你倒好,来了这像是看风景的。”

“姻缘这东西听着就无趣,倒没什么可求的。”

盛怀宁温声笑了笑,燕筠眼尖地瞥见她眼底的一抹微红,蹙眉问她。

“宁儿是昨夜没休息好?我瞧着这眼尾都有红血丝了。”

“只是方才过来的时候风大。”

盛怀宁微一怔愣,随即若无其事地道。

“外面瞧着是风大,我听说贵妃娘娘带了几位宫妃在后面给南明祈福呢,不少人都过去了,宁儿不如也去瞧瞧?”

后殿的确有处地方,是专门给宫妃们留出来为南明祈福用的。

若按盛家的地位,想进那殿中贵妃自也不会说什么。

“不了。”

盛怀宁微一敛眉,眼中闪过几分抵触和锋利。

“这地方瞧着太脏了。”

“什么?”

燕筠错愕地看她一眼。

“没什么。”

盛怀宁不欲再多说。

燕筠瞧见她面色不好,一时也住了嘴没再多问。

等帝后二人祈福罢,天色也已经暗了下来,此时再下山只恐天黑路滑,皇帝微一思索,便下了圣旨。

着令各府官员和家眷都在护国寺中休息一宿,第二日再下山。

护国寺自然是足够大的,盛家分到的地方是最清净的,燕筠用过晚膳早早地在屋内休息了,盛怀宁心中有些烦乱,躺在床榻上也没睡下,反复几次,索性从软榻上起身,推开门走了出去。

此时已经过了戌时,天上只一轮明月挂在半空中,不见半点星光,护国寺内安静的厉害,人们都早早地歇下,走动的人并不多。

盛怀宁独自走在院子里,心中的躁意渐渐平复。

护国寺中有一条小桥,其下小溪流动,半空的圆月映在桥边,盛怀宁走过桥上,刚站定下,忽然从一旁拐角匆匆走过来一个人。

这人显然是急着,连路都不看,迎面走过来就撞上了盛怀宁,手中的东西没拿稳,玉简都扔到了地上。

“贵人恕罪,贵人恕罪。”

盛怀宁被撞了一下,不由得吃痛地倒抽气,她蹙眉,但看着跪在地上求饶的太监,也无心为难。

“起吧,下次注意些。”

一边说着,她顺便低下头去捡掉在地上的玉简。

“多谢贵人。”

玉简搁在她手中,盛怀宁认出这是皇室的玉牒。

只是玉牒怎么会在这护国寺出现?

太监似乎猜出她的疑惑,低头解释道。

“这玉牒是这几日翰林院的大人修续,赶在今天修续完呈送给皇上过目的,奴才这一时急着送过去,才冲撞了贵人,还请贵人见谅。”

“嗯,无妨。”

盛怀宁点头,刚要把手中的玉简送出去,乍然眸光一凝,定在其中一个地方。

南明才建朝十多年,玉牒上的人并不多,是以她一瞧,就看见了这上面的一个名字。

谢离,皇二子,懿德皇后嫡出,于南明元年立为储君。

字,子瑾。

ps:古代玉牒修续一般是十年一次,这里是私设改为五年一修续~

相认的话大概还要等一段时间,因为两个人之间还隔着很多事情和一些误会,宁宁还有一段记忆没有想起来,不过也会尽快哒~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