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页)
其实万爸万妈从来没有想过她是读高中还是读师范这个问题,一直都认为她会读高中。毕竟大家一直都说她成绩好,家里以后会出一名大学生。
所以志愿表一下来,万海潮就自己直接填了,填完交上去之后,周末回家再跟万爸提了一下。
江若愚报的志愿和万海潮的一模一样。
“其实我也知道,以我现在的成绩,能考上县一中已经是烧高香了,报市一中也就是做做梦。”江若愚对万海潮说道,“不过对于你来说,市一中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看来以后我们不能再当同学了。”
虽然没有人说出口,但现在所有的任课老师,包括部分学校领导,对万海潮的态度都是好得不得了。虽然对其他成绩好的同学的态度也不错,但对比之下还是有差别的。
江若愚从上学期的期末,到一模,再到二模,每次在年级排名都有进步,成绩分数也一次比一次好,但她的名次还是没能进入前五。从往届的中考情况来看,他们学校能考上市一中的最多也就一两个,有时候甚至是一个也没有。
由此推论,她考上市一中的概率不高。
她填市一中也就是抱着那么一点点的期待,万一自己到时候超常发挥了呢。如果真的让她撞大运了,说不定她还能继续和万海潮做同学。
万海潮倒是觉得江若愚可以拼一拼,这几个月以来,不管考试的题目是容易还是难,江若愚都能够保持每一次都比上一次考得好。她有理由相信,到中考的时候,江若愚考得会比任何一次模拟都好。
上一世她们两个的成绩都没有现在好。她当时的成绩也没有现在稳定,上了初三之后,偶尔也能进入前五,但经常是在前十名之外徘徊,倒是中考的时候超常发挥了一把。
那时候江若愚的中考分数线没能上县一中,只上了县二中。
班里有几个成绩靠前的同学选了师范。曾经经常盯着万海潮的罗一萍,也是报的师范。以后和万海潮再当同学的机会几乎没有。
报师范的,不能再报市一中和县一中这些重点高中,但县二中是可以报的。
万海潮记得,上一世也有一些同学报了师范,结果分数不够,后来去上了二中,最后考上大学的。
也有一些人报了师范之后,中考分数出来之后后悔的。隔壁的二班好像就有一位女孩子是这样,她原来报的师范,后来分数出来了,上了县一中的线,他的家长就走了关系,把她的档案拿了出来改成县一中,最后也是上了大学。
崔雯雯是打定主意当老师的人,依然和上一世那样报了师范。
“我觉得当老师挺好的,有寒暑假期,不用上班也有工资。多好。”志愿表都交上去之后,有一次晚饭之后万海潮没有出去跑步,在走廊遇到崔雯雯的时候,大家就聊起志愿的事情。崔雯雯说自己报了师范。
离中考越近,初三班的氛围就越紧张,老师们已经不怎么督促他们学习了,反来劝他们适当地出去运动运动。至于万家安和温百聪那一群人,老师不说,他们每天下午也是坚定不移地出去打球。
接下来的日子紧张又枯燥,万海潮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到中考,不料突然有一天沈老师来告诉她,说上次数学竞赛复赛,她获得了二等奖。
他们班还有温百聪的化学获得了三等奖,物理他们班没有人获奖,倒是隔壁二班有个人获得了二等奖。
获得二等奖的可以在中考的时候加5分,三等奖的加3分。于是他们三个人被拉去各拍了一张人头照,照片被贴在校园的影壁墙上“示众”。
影壁墙正好在宿舍楼通向教室的路边,每次上课下课,万海潮远远就能看到自己的照片被人指指点点,甚至有些认得她的学妹们,看了照片一眼,再去看她一眼。幸好她脸皮厚,总能面不改色地从旁边经过。
江若愚总是等她们走远一点,才开始发笑。
其实他们这一届理科竞赛的成绩不如上一届。上一届获奖的一共有六七个人,有一个横空出来的黑马,物理竞赛获得了一等奖,中考可以加7分。
不过老师们也不失望,虽然他们这一届竞赛加分的人少,但总体来说,高分成绩的人比上一届要多。
三模跟着就开始了。
万海潮这次差点没能保住年级第一的位置,她的总分只比骆元森多了三分。而骆元森有一道物理题看错题了,被扣了五分。结果被老师温柔地批了一顿。
到了这个时候了,说再多也没用了,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