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页)
插秧的时候到处都是水,就算温度高,也没有割稻时候的那种闷热。
万海潮家今年的稻谷种得少,就两三天的活,在她考期末考的时候,我爸妈妈两个人就割完了,她没赶上。
第一次插秧,万家安很是好奇,看着万海潮拔出一把秧苗,往空中一抛。
好像很简单的样子,他有样学样,也搞一波。
不料秧苗不听他的,差点往他自己头上栽。
万海潮忍着笑,慢慢再做一次示范,一步一步地教。
这家伙也算聪明,很快就上手了。然后就开始放飞自我。
不讲章法,秧苗到处撒。
万海潮看见了,也不点醒他。不动声色的跟他讲:“我爸妈说,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插秧要笔直,怕插歪了,拉着绳子格着。现在虽然不求笔直,但也要差不多,因为等秧苗长起来的时候要耘草。”
万海潮看他已经停下来了,继续说道:“知道怎么耘草吧?就是用耘耙——不知道什么是耘耙等一会儿回去找给你看——把这些空隙全部拉一遍,草就被耙拉脱土了。
“等一会儿,我们还要下田去捡秧,把抛得不直的捡到合适的位置,谁扔的谁捡。”
万家安一听还有这种要求,就有点放不开手脚了。
万妈在一旁看女儿又开始哄骗人家城里单纯的小孩子,笑着说道:“那是以前,现在已经不用耘草了,就那么几块地,一天拔一点,不用拔两天就拔完了。我们家那把耘耙都生锈了。”又转过来特意对万家安说:“想怎么撒就怎么撒,我第一次抛秧也是乱撒一通的。等会儿去捡一捡就好。”
万家安可不敢那么不懂事。他悄悄观察万海潮,发现她正在一点点地补抛自己刚才抛过的地方,手法利落,秧苗落地的位置极准!
万家安于是乖乖照着万海潮刚才教的那样子来。
人多力量大,小半个上午,万海潮家里最多的那块田就插满了。正准备转到另外一块。
这时候有人骑着牛从水沟边跑过,“哒哒”的水声响起。
那头大水牛驮着背上的人很快就跑过去了,万家安瞪大眼睛转向一旁的万海潮,口气艳羡,“你看,有人骑牛耶。”
万海潮看他一眼,扬了扬下巴,“你看,骑牛的人呢?”
万家安转头再看,原来坐在牛背上的人正好被牛甩下来,恰恰掉到“呸呸”吐着泥巴,然后手掌“叭叭”地打了几下牛屁股。
牧童骑牛吹着笛,听着好像很诗意,不少古诗都有写。但实际上,当地牧童没一个骑牛的。很多牛拉犁拉耙拉车,却没有驮过东西。先不说牛给不给人骑,就说背上那股骚味,也没几个小孩子想闻。
刚才那位骑牛的不是什么牧童,是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是文溪村一位外出打工的女孩子带回来的男朋友。一个小老板的儿子,没怎么见过牛,一看见就想骑。
这是一头成年了几年的大水牛,没被谁骑过,力气大,速度快。咋一被人骑到背上,受惊了就撒开蹄子跑,没多少下就把人颠下来了。
这件事情万海潮上辈子只听人说过,没料到现在居然可以亲眼目睹。
等过几天插完秧,村里人有空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这个肯定是少不了的笑料。
万海潮笑着问万家安:“你要不要体验一下?我们家的是黄牛,比水牛温顺很多。”
万家安听了赶紧摇头。他的脸红红的,不知道是晒的还是因为万海潮这一句话。
万海潮看见了但笑不语,她看出了刚才万家安的小心思,只是想逗逗他,她的黄牛可舍不得让他骑。
这次插秧真跟玩似的,上午就早出早归,下午就晚出早归。也就是两天半的工夫,他们两家的稻田就全部插完了。
插完秧了,万爸暂时解除了万海潮的禁海令。
万海潮带着万家安去狠狠地抓了一次跳跳鱼。抓来的鱼太多,几家人分来吃两天都吃不完,万海潮就把一半分出来拿去卖了,卖来的钱就拿到街上去买了一大堆吃的回来。
暑假一天天过去,万海潮依然没能想起那场海难的时间。
她不是没想过其他方法,但没有确定时间的范围,根本就没有说服力。姑父又是靠海吃饭的,时间太长了,他肯定不信。
昨天晚上九点多才来电。今天早上又停电了。
不知道怎么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