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军校轶事与抵达德国(第2页)
去年第三共和国政府推动军事教育现代化,要求军校增设“殖民地战争战术”课程,引发保守派教官反对。部分老牌军官认为此举偏离传统欧洲战场教育,学生在课堂辩论中分裂为“革新派”与“守旧派”。1896年10月,路易·安德烈出任校长。他主张减少体罚、增加工程学课时,但因触怒贵族学员家族,仅任职一年即调离。
当发现刘佩云对这些宏观层面的东西不感兴趣时,大韦及时地将话题引向具体业务。先说了在刚过去的春季演习中,学员因沟通失误导致骑兵冲锋误入炮兵靶场,造成3人重伤。看刘佩云露出不忍的样子,发现自己攻错了方向,赶紧转向八卦层面,什么每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纪念日),学员会以“重现奥斯特里茨战役”为名,在宿舍区用床单、扫帚模拟战场。去年的拿破仑日,一群学员偷走教官的假发作为“战利品”,导致全校搜查,最终假发被挂在旗杆上示众。
还有军校流传一名19世纪初因决斗丧生的学员“菲利普中尉”的鬼魂常在图书馆出没。去年冬天,一名学员伪装幽灵夜袭教官办公室,留下嘲讽诗句,成为年度笑谈。还有为配合新课程,校方从法属印度支那运回一批武器与民俗器物展览。学员偷偷将一尊柬埔寨神像搬到食堂,并宣称“神灵诅咒晚餐面包”,引发短暂恐慌。以及几名学员组建“缪斯俱乐部”,夜间秘密诵读雨果和左拉作品(左拉当时因德雷福斯案被军方敌视)。他们用暗号联络,一度被校方怀疑为“颠覆组织”,等等。
王月生见大韦有点过于兴奋了,于是开始讨论起刘佩云到马赛后的工作安排。当大韦听说刘佩云不会在巴黎长呆后,眼神肉眼可见地晦暗了下来,让王月生心中暗乐。
当然,首先要确认的是刘佩云在马赛的学习安排。刘佩云毫不犹豫地表示,说自己了解了,那里的马赛医学院已经成立超过80年了,是法国南部最早的医学教育中心之一,临床教学以圣灵医院为核心,注重外科与解剖实践,在热带病学、流行病学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研究重点包括地中海沿岸的霍乱、疟疾防治,与殖民地医疗需求紧密结合。
“生哥,我觉得咱们云南和两广那边的霍乱和疟疾都很常见,我想学习一下,以后回去给老百姓治病”。
“行吧,我打听了,那边接受外国留学生,但是不接受女生正式注册。无所谓,好好干,争取以后让这个学校敲锣打鼓地给你送毕业证和学位证来”。
刘佩云听得眉开眼笑。王月生跟她交代了一下马赛码头仓库的使用注意事项,刘佩云则聊了下以后肥皂厂的内部管理有哪些她在英国生产合作社的经验可以借鉴。
第二天,交代了刘佩云等着跟拉法格派去马赛考察厂址的人一起出发,相互照应一下,王月生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旅程。这次是从巴黎经法德边境的斯特拉斯堡、过法兰克福最终到柏林。在法比边境的伊尔松站接受护照和行李检查用了将近2小时,整个行程用了2天时间,头等舱票价180法郎,相当于当时普通法国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
王月生事前给李卜克内西发了电报约见面的时间,没想到居然在柏林车站外见到了举着名牌来接站的人,也不知道是之前的英国考察让他们重视了自己,还是法国方面跟他们通了气,反正有点出乎王月生的意料。不过这个是好事。
安哈尔特火车站出发,这是一座1872年建成的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宏伟车站,巨大的拱顶和雕塑彰显帝国雄心。站内蒸汽火车喷吐浓烟,行李搬运工协会的会员搬运工在装卸货物,站前广场挤满马车、手推车和戴礼帽的旅客,报童叫卖《前进报》和其他右翼报纸。
随后经过威廉街,这里是帝国的政治中枢,政府机构林立,包括外交部、总理府。穿制服的官员和外交马车频繁出入,普鲁士军官骑马巡逻,军靴声与马车轱辘声交织。而街角可见衣衫褴褛的乞丐,与镀金门廊的官邸形成阶级对立。
随后来到莱比锡大街,这里商业繁荣,有werthei百货商店、咖啡馆和照相馆。商店橱窗里展示着电灯、打字机等最新工业品。交通混杂,1895年电气化改造完成后的有轨电车与马车争道,警察吹哨维持秩序。
紧接着经过了腓特烈大街。这里文化气息交汇,剧院广告牌张贴易卜生戏剧海报,知识分子与妓女同街而行,便衣警察(“政治警察”)徘徊于此,记录可疑人物。
然后是施普雷河沿岸,这里是工业区,工厂烟囱喷吐黑烟,驳船运输煤炭与钢铁,空气中弥漫煤灰味。施洛斯桥连接东西,桥下贫民窟棚屋挤满失业工人。墙上涂鸦“proletarierallerL?nder,vereigteuch!”(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被警方覆盖,反复拉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