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金榜题名

【文帝发话,金榜得以继续参加考试,同时女子能够参加科举的消息也随之传遍大梁。,?·比@奇o?中~文ˉ网¥t- ;?免2£费¨@阅*?读?¥

朝中大臣们眼前一亮,既然女子也能参加科举,金榜此等人都能考中秀才,没理由他们自家孩子考不中啊。

望着自己不争气被刷下来的儿子,本可以到时候操作一下的,现在是没有任何指望了。

金榜这第一位参加科举的女子自是引来诸多人的注目,她一路过关斩将来到殿试。

别的不说,大梁的第一届科举考试那题目是真的抽象,而且相当宽泛。

比如乡试中的一道策论题目,题目只有一个字“二”下面是一片空白。

这多抽象?其实这是源自儒家的的一句话:“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是一道关于税务的问题,而殿试的题目更是抽象的不得了。

“周重外轻外,梁重内轻外,如何论之?”

“私有甲箭,乃首云止槊一张,重轻不同,若为科处。”

……

殿试范围之广,涉及经济、律法、军事、政治等等各个方面,可谓是选举全能型人才。

从几万人中脱颖而出,可谓是天才中的天才。?d+i!n¢g·d*i′a?n^t¢x′t\.′c!o!m-

不得不说,文帝的字虽然说写的不咋滴,但每个来科举的都要求字要好,且不能有涂改痕迹。

书面上也占据一点的分数,但主要的还是看内容。

金榜被文帝当场指为状元,那群臣的脸都绿了。

想当初他们是有多么反对金榜继续科举,现在就有多么的打脸。

因为是糊名制,在会试的时候,是由他们五品及其以上的官员共同参与的。

一想到他们这些人大肆称赞,有状元之才的策论居然是出自金榜之手,并且这人还真的在殿试上被陛下指为状元。

简首是啪啪打脸。

“幸好,没人知道,不然老脸何在?”

群臣们特别走心的交换了一个目光,决定把这事带进坟墓里,谁也不准说出来。

只可惜全被文帝看在眼中,还专门写进日志中,对朝中群臣极尽嘲讽。

“朝臣轻视金榜,独吾识其才。

会试,一策论出,群臣赞扬,言其有状元之才,正是朝廷所需。

知其为金榜所作,忆群臣之鄙薄而今之盛赞。

实自掴其面矣,噫嘻!”

正是因为有文帝的记录,我们才知道当时的大梁对于女子科举的态度。\7^0\0′t?x,t/.`c/o?m′

女子想要科举,想要进入朝堂,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金榜无疑是当时的一个榜样。

她为后来女子进入朝堂树立起了一个标杆,朝堂并不是男子独有的。

天下之大,男女各一半,文帝早早的便明白这个道理。

对于文帝而言,大梁不怕打仗,打下地盘对于大梁而言很简单。

毕竟冷兵器时代,咱大梁己经搞出大炮,降维打击。

文帝时常苦恼:“梁之发展,太快,疆域太大,唉,痛苦啊~”】

{穿越人士,别想穿越到大梁去科举了,可能文言文我们都不认识}

{咱们以为是背背书就好了,其实人家压根不是考这个,就给一句话,也不说范围、题目,就让你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