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两难(第2页)

也不是知道未来的自己是不是被下了降头,居然同意了。

【金家的祖籍是在商县,因此,金榜的报名资料也是由商县全权审核的。

当时可以说收到这么一份特殊的报名材料,商县的各个官员简首是吵翻了天。

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科举,怎么能有女子来报名?”

当时的县丞是极力的反对,大部分官员站在县丞这边。

用历史来反对,几百年来从未有女子进入朝堂,他们又怎么能破例?

万一他们在这份资料上签字,上面怪罪下来,谁也承担不起。

这是首次的科举考试,皇帝非常重视,连带着他们这些下面的官员也谨慎的不能再谨慎。

一个不小心就流放的活,谁能不谨慎?

按照县丞的说法:“置之,佯为不知”

金榜的背景他们都查阅的清清楚楚,除了是女子之外是符合参加资格的。

县丞的说法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放置不理会,就是他们最好的处理方式】

{其实县丞说的也对,当

时并不知道上面的态度,让金榜通过,但他们自己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的。

更别提文帝对科举的重视程度了,那就差恨不得自己亲自去各个地方考察。

他们不敢拿文帝对女子报名的态度去赌自己的前途}

{可是金榜完全符合条件,没有理由不给她通过}

{这也是商县的官员愁的地方,虽说当时的金家己经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他们要是不给通过,又怕万一金榜向上报,不管是最后金榜能不能科举,惨的都是他们。

毕竟一件报名的小事都处理不好,又怎么能让皇帝相信你能治理好商县?

左右为难,感觉怎么做好像都不对}

看了弹幕大梁人才恍然大悟,刚刚是有点想要谴责县丞来着。

他们现在看天幕,就像是站在上帝视角一样。

正是因为前面介绍了金榜是状元,首先将其带入这个身份之中,才会觉得商县县丞的反对是错误的。

但如果抛开金榜是状元的前提,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也会选择县丞的做法。

毕竟,谁会主动为另一个陌生人承担风险呢?

到底让不让金榜通过似乎是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任谁也想不到金榜居然会成为状元。

大梁的百姓们看着天幕,女子也能入朝为官的消息震撼了他们所有人。

未来变化的这么快的吗?时刻冲击着他们的思想观念。

但他们坚信,只要一首跟着文帝的步伐,那就一定会是正确的。

——

此时,诸位公主看着天幕中的女子沉默。

她们虽说是公主,但除了阳兹公主外,其他的公主根本就在景帝面前挂不上号。

就连秦泽这个儿子都会因为景帝的忽视,而错失教育。

更别提她们这些公主了,怕是景帝连他有多少位公主都不知道,甚至是不知道她们之间的排序和名字。

除阳兹有封号之外,其他的公主无一例外都是按照排序来称呼。

看见天幕中的金榜,她们觉得自己也能走出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