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利(第2页)
王相也曾问过文帝:是否此举有失公平。
文帝两手一摊:“不好意思,参与学子付出五年时间,这是应得的”
利益,才是驱动一切的核心。
文帝一首信奉这个观点,并将其践行在自己一生的政策之中。
这政策出现之后,大批屡次落榜的考生投入学堂之中。
殿试是不可用的,全大梁之中能走到殿试的人仅仅只有两百多人,没有落榜者。
光光是秀才试就能淘汰就能够淘汰两三万人,可想其竞争激烈。
当然对自身实力充分自信的人,自然无需“优评者”
不仅仅如此,“凡是自愿入学堂者,都会被当地官员进行宣传”
名声有了,前途也有了,何乐而不为?】
{文帝真是厉害,对人心洞察到了极点}
{理想什么的终将会被现实磨平棱角,只有钱权才是真的}
{现实,实在是太现实了,果然还得是前途才能驱动他们}
{没有绝对的实力,对手有“优评者”而自己没有,就可能面临被挤下来的风险,这就驱动多数学子去获得“优评者”。
毕竟朝廷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员,但学堂却需要很多的夫子}
{文帝:我的小钱钱啊,赚钱的速度压根都跟跟不上花钱的速度。
举目一望,皆是需要钱的存在,庞大的军队,官员的俸禄,以及预警的钱,学堂的钱等等,愁啊}
{哈哈,怪不得文帝不修陵墓,别看文帝好像挺有钱,赚钱溜溜的,实际上那花钱的速度也相当快。
文帝节俭,据说衣服都是缝了又缝,曾坦言:“宫中人太多,不如遣返回家,我实在养不起啊”
最终被王相驳回,好歹是个皇帝,怎能如此寒酸}
{怪不得文帝时常说:“父皇啊,你怎得去的如此早啊?留我在皇位上受苦”看着自己缝补的衣服,那叫个心酸啊}
果然如此!
景帝倒吸一口凉气。
看到弹幕,景帝有点心酸,那衣服都缝缝补补的。
甚至于想到遣返宫女回家,一想到秦泽穿的破破烂烂的,景帝就不免的心疼。
秦泽:“什么?也没人说我当上皇帝这么惨啊?还不如当皇子的时候”
好歹他现在身边还跟着八个宫女,两个随侍呢。
那衣服甚至是隔个几日都会做新的。
而现在天下学子们看着天幕上的“优评者”意识。
一时间沉默,好像大话有点说早了哈。
他们也不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
悄咪咪的撇眼看向同窗,他可没有那么足够的实力和自信。
要是最后真的像是天幕所言,那他是一定会报名参加普及识字计划的。
谁都不能和我抢!
怎么感觉听完之后,谁都像我的竞争者?而且还有种急迫的感觉。
看谁都像是抢我坑位的人!
年轻人左看看右看看,那模样恨不能头悬梁锥刺股。
夫子点点头,不错,学习就应该是如此。
懒懒散散的干脆不要学好了。
机会来之不易,可不是用来浪费的。
【这期内容到此结束,下期我们讲“第一位状元—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