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第2页)
【此时就有人疑惑了,皇帝跑哪去了?事实上等灾荒的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面对这种天灾,而且还是大范围的天灾,一时间还真的没有人能拿出什么好的办法。
文帝提出减少赋税甚至是有大灾的地方免税,再者就是刑罚,要改,梁朝的刑罚太严重了,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落草为寇的更是多,再加上开仓放粮。
但很可惜在梁朝这个大朝廷中,文帝的话并不具有说服力,特别是第二点,王相坚决反对,言“祖宗之法不可变”又是引经据典,给文帝一顿怼。
秦小秦说到这里超级生气“明明文帝做的都是对的,本就是因为吃不饱而落草为寇,再加上梁朝严重的刑罚,他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无论怎么样都是死,不如走到底”
但可惜的是文帝并不具有话语权,可能也是朝臣看文帝年幼,再者平时一副不靠谱的模样,说出的话不具备可信度。
但好在朝廷还是派人去赈灾,派谁去呢?没错,文帝派赵京去了。
赵京这个人虽然是一个爱挑拨离间的小人,但不得不说他基本将朝堂上的群臣都得罪完了,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文帝,他想要权力,只有文帝才能给他。
赵京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他初到上谷郡就联系当地粮商,让他们降价。
毕竟朝廷的赈灾粮不足以完全将灾荒解决,嘿,你猜怎么着,不听,又提出买粮商的,粮商居然敢提出150钱一旦,这还真的是敢开口啊。
既然讲理讲不通,我们赵京大人也会点武功,小点子是一个接着一个,当地最大的粮仓是齐家的,趁着夜黑风高给齐家围了。
既然你不想选择降价,又不想诚心诚意的卖掉,那么就只有一个选择死。
当夜就围住几大粮商,真是惯的你,赵京并不在乎名声,只要能获得权力,一切都是浮云,那一夜血流成河,但达到了赵京的目的。
第二天他就开仓放粮,早晚施粥,在粥中掺进沙子,“一碗粥半碗沙”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真正的灾民哪里管这些,他们连树皮、杂草都啃的下去,何况是区区的沙子,只要是吃的,能稍微填饱肚子就行。
靠着这番不讲道理的骚操作,赵京以最小的代价将灾情最严重的几个郡情况缓解】
此时看着天幕的粮商就没有不骂赵京的,“小人,这个该死的小人”吃的肥头大耳的富商气的直骂天幕。
“可是老爷,如果是当今陛下的话,估计我们也活不了吧”
这直接的话让富商心一埂,如果是现在他哪里敢干天幕那样的事情,“只要朝廷需要我,陛下需要我,我必定按照陛下的安排来”
简而言之就是不仅仅是群臣不把秦泽这个小皇帝放在眼中,那些七国、各地小霸王也都不将秦泽放在眼中。
“皇帝是个好皇帝,我们可不能干那造反的事”围在村口看天幕的老人点点头,本来以为赵京是个小人,这么看来还是有点用的。
面对景帝的低气压,臣子们都快忍不住了,依照未来臣子的做法,不将皇帝放在眼中的好像有他们啊。
不确定?再看看?万一死的早?
“父皇啊,他们都欺负我啊,做皇帝好辛苦啊”精致的脸上,眼眶蓄满泪水,眼泪啪嗒啪嗒的往下掉。
“我去,不讲武德啊”朝臣们看着秦泽一把抱住景帝的大腿,指着他们这群人立马泪水就下来了。
即使是被指责的朝臣看见这一幕都忍不住心软,更别提对秦泽有深厚滤镜的景帝了。
一个眼神,乌泱泱的大臣们就开始请罪,“这叫什么?为未来的自已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