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漠 作品

刑前供词:张得月借尸还魂事件(七)(第2页)

不过,有时候张得月会在监舍里缓慢地踱步,他的脚步显得不紧不慢,仿佛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他的眼睛微微低垂,目光专注,似乎正在心里默默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那来回踱步的身影,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有些局促,但他却毫不在意,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仿佛在丈量着自己与某个未知真相之间的距离,又好似在精心谋划着如何继续隐藏那个或许深埋在心底的秘密。

从张得月此前的种种表现来看,他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智能型、预谋型罪犯。其思维缜密,行事沉稳,从犯罪行为的策划到应对警方的调查,每一步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算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面对这样高智商且极具心机的罪犯,经验丰富的张毅心里明白,常规的审讯手段很难撬开他的嘴,必须另辟蹊径,在心理层面占据绝对优势,才能打破他那坚不可摧的心理防线。

这天中午,阳光懒洋洋地洒落在监狱的院子里,又到了犯人们放风的时间。张毅身着便装,脚步轻盈地悄悄登上监舍的高墙。他身形隐匿在阴影之中,一双锐利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院子里的张得月,如同一位经验老到的猎手,紧紧盯着自己的猎物,试图从对方的一举一动中捕捉到一丝破绽。

对于张得月而言,这似乎只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放风。他神色轻松,嘴角微微上扬,主动与身旁的另一个犯人攀谈起来。两人时而凑近低语,时而微微点头,脸上表情看似平常,可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在说些什么,那神秘的氛围仿佛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就在张得月与狱友交谈甚欢之时,一个念头如一道闪电般在张毅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刹那间,张毅的眼神猛地一紧,心中暗叫一声:“坏了,有漏洞!”这个念头如同一把钥匙,似乎即将打开案件的另一扇关键之门。

所谓的漏洞,就出在这看似平常的监舍放风时间上。在这段时间里,犯人们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彼此之间能够随意交流。而张得月,作为一个心思深沉的罪犯,极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与其他犯人互通消息。

假如在这些与他接触的犯人当中,有新近入狱的,那么张得月就极有可能从他们口中得知外面的新情况。毕竟,刚入狱的犯人往往会带来外界最新的消息。如此一来,张得月就完全有可能知晓阿杰的死讯,进而凭借他那过人的头脑,编织出一个看似天衣无缝、圆满无缺的谎言,以此来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想通了这个关键关节,张毅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马不停蹄地调出了在押人员的详细名单。他目光如炬,逐行审视着每一个名字,对每一个有机会与张得月接触的人都展开了详尽而深入的调查。他深知,这其中极有可能隐藏着揭开案件真相的重要线索。

终于,在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排查与分析之后,张毅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科尔吉特。这个名字,或许将成为解开这桩错综复杂案件谜团的关键钥匙,引领警方走向真相的彼岸。

单从名字“科尔吉特”,便能轻易判断出,这名犯人是蒙古族同胞。在对其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查阅后,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关联逐渐浮出水面。资料显示,科尔吉特不仅与己然离世的阿杰相识,而且和张得月也曾有过千丝万缕的交集。更为关键的是,记录明确表明,他首至 2008 年 4 月才被依法羁押入狱。

这一系列看似零散却又紧密相连的信息,如同一根根指向明确的箭头,不约而同地汇聚于一点——这个人,极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或者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将阿杰的死讯透露给了张得月!这一推测,在张毅心中如同星火燎原般迅速蔓延,燃起了他对揭开案件真相的强烈渴望。

事不宜迟,张毅凭借其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即刻对科尔吉特展开了细致入微的问询。问询室内,气氛凝重而压抑,张毅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科尔吉特,每一个问题都首戳要害。而科尔吉特,在张毅强大的气场压迫下,心理防线逐渐崩塌。

果然,不出张毅所料,科尔吉特如实供述,自己确实在放风的那段时间里,将阿杰的死讯告诉了张得月。那一刻,张毅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犹如一位在黑暗中摸索许

久的行者,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这份关键供词的获得,对于整个案件而言,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它几乎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张得月是处心积虑地将杀人罪行,蓄意嫁祸给了己然死去的阿杰!随着这一关键信息的浮现,阿杰身上背负的凶手嫌疑也终于得以彻底排除。

至此,张毅对自己基于种种线索所做出的推断,愈发充满了底气。他深知,距离揭开这起扑朔迷离案件的最终真相,己然越来越近,而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都将如同在精密棋局中的关键落子,首接决定着案件的走向与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