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推演锁定(第2页)
“门房在厂区大门旁,离办公楼有相当一段距离。”
魏建国指着图:“即使抄近路,冒雨穿过厂区,至少需要3-5分钟。办公楼大门锁着,他需要开锁进入。”
“然后他还需要上二楼,到最东头的厂长办公室开门。这些动作,在漆黑雨夜中,对一个六十岁、自称身体不适的老人来说,每一步都耗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最关键的是时间压力!”陈默强调,“他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环环相扣,任何一环耽搁几秒,就可能被恢复供电后的灯光暴露,或者撞上可能出来查看的马金宝!”
魏建国接道:“而且,他需要极强的方向感和对办公室物品摆放的精确记忆,才能在绝对黑暗中快速定位目标。稍有偏差,就可能碰倒东西发出声响,或者投毒位置错误。”
“这对他这个年纪和状态,挑战极大。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白板上最后一个名字——李文强。
“李文强,”陈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拥有前面分析的所有‘必要条件’:”
“他作为副厂长,有马金宝办公室钥匙,合情合理。”
“其次,他对办公室的布局、物品摆放,甚至每一份文件的位置,都了如指掌。在完全黑暗中,他也能凭记忆和触感,精准地找到办公桌、酒杯和酒瓶。这点,张福全远不能及。”
“他知道马金宝当晚在办公室加班,甚至他可能知道马金宝在心情烦闷时有饮酒的习惯。”
“从动机上看,他与马金宝在工作理念上存在根本性冲突,尤其是拖欠工资和变卖设备这两件关乎工人利益和工厂根基的大事。”
“两人为此多次激烈争吵,矛盾公开化,全厂皆知。他阻止变卖资产的意图极其强烈。他有除掉马金宝,自己掌控工厂方向,解决工资问题的强烈动机。”
“李文强四十多岁,年富力强,行动敏捷。他完全有能力在15分钟内高效完成潜入、投毒、撤离的动作。”
“时间窗口与路径:他家离工厂不算太远。他完全可以在下班回家后,算好时间,骑摩托车在短时间内,抵达工厂附近。他熟悉工厂每一个角落,知道如何避开可能的视。”
“利用停电的黑暗掩护,用钥匙快速进入办公楼和办公室完成投毒,再迅速撤离。这比张福全需要穿越整个厂区的方案,路径更短,行动更隐蔽高效,时间压力小得多。”
“最早发现现场:他不仅是报案人,更是通过危险方式‘发现’现场的人。这种行为,固然可以解释为情急,但也可能是一种刻意表现,或者是为了确认马金宝确实死亡。”
陈默走到白板前,在李文强的名字下重重划了两道横线,结论清晰而冰冷:
“综合所有条件——作案时机、作案能力、作案动机、以及唯一没有可靠不在场证明——李文强是唯一一个同时满足所有关键条件,并且有能力、有机会、有动机在15分钟内完成精准投毒的人!他的嫌疑,目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