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律法与道德
秦明离开藏经阁的时候,脸上带着轻松又满意的笑容。·9*5·t`x?t...c\o!m*
他这次来小圣贤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说服荀夫子这位当代大儒,能够支持大秦在天下开设书院这件事。
就像荀夫子刚才说的,这件事所面临的阻力太大了。
即便是有他和嬴政,恐怕依然无法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什么成效。
当然,这件事本身就不是短时间能有什么效果的。
但秦明想的是,趁着现在嬴政在位,把这件事的进度能多推一点儿是一点儿。
那样等扶苏上位的时候压力还能轻一点儿......
嬴政:???(?o?o)你个老六!
扶苏:父皇您别生气,先生他也是为了大秦着想啊!先生( ?? ? ?? )??
......
当然,就像荀夫子所说,这件事的难度确实非常之大。
开设书院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教书育人的老师。¨我¨地¨书/城* `芜·错·内¨容·
而目前天下的读书人几乎大部分都被权贵世家所掌控。
所以秦明只能选择从儒家入手。
这也是他专门来小圣贤庄拉拢己经隐退的荀夫子入伙的原因。
荀夫子不仅是当代的绝顶大儒,更是天下儒生公认的儒家正统。
而且荀夫子还是上一任稷下学宫的院长,教出来的门生遍布天下。
学生教学生,学生何其多......
所以在整个学术界的影响力,荀夫子称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
还有就是,儒家学说能够成为当世显学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个国家能够稳定的运行,离不开法理二字。
法自然指的是规则与律法。
至于理则是道理与道德。
法律是用来约束一个人行为下限的,是最后的,也是最严厉的手段!
而一个国家中,大部分都是遵纪守法的普通人。
他们一生都很难触碰到律法的红线。?兰_兰+闻^学_ ?已?发¢布+最`欣¨蟑!踕+
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道理与道德便成为法律之下,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最好的办法
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既然要讲道理,不能空口而谈,道理也要有道理的规则。
正统的儒家学说能够很好地标榜人的三观。
秦明经历过前世那种礼崩乐坏,人人以利益为重,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
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一个社会能够以道德情谊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