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俞 作品

第202章 少年秦王登基

允初和通天的离去,嬴政心中点燃的火焰,却已熊熊燃烧。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归国质子。

白日里,他在夫子面前依旧恭敬,但问出的问题愈发刁钻,从儒家经典中的仁政如何落地,到法家典籍中的赏罚如何精准,再到兵家韬略如何应对修士介入的战场。

他透过文字的浮华,直指实务。

夫子初时惊异,继而赞叹,隐隐感到这位公子胸中丘壑非比寻常。

私下里,嬴政的格物探索并未因允初离去而停止。

他用公子份例,秘密购置了一些铁料、木料,甚至通过一些不起眼的渠道,弄到了几块薪火盟流出的武器,在一处私宅内开始钻研。

同时,他敏锐地观察着朝堂的动向。

嬴异人即位后,是为秦庄襄王。

这位父亲对嬴政的愧疚与欣赏并存,但帝王心术让他无法给予毫无保留的宠爱。

他需要平衡各方势力。

吕不韦凭借拥立之功和对朝局的洞察,迅速被嬴子楚倚重,拜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

他的门客三千,遍布朝野,隐隐有独揽大权之势。

以华阳夫人,此时已是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势力,以及蒙骜、王龁等功勋卓着的老将,对吕不韦的火箭式蹿升极为不满。

朝堂之上,演变为吕不韦新贵集团与宗室老臣集团的角力。

公子成蟜在华阳太后的刻意扶持下,愈发显得活泼伶俐,精通诗画音律,常伴君父左右,讨得嬴子楚欢心。

华阳太后想扶持成蟜为未来君王的心思,嬴政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从未表现出对成蟜的敌意,甚至在公开场合对这位弟弟颇为友爱。

只是私下里,他对成蟜身边被安插的楚系眼线,以及华阳太后宫中的动向,掌握得一清二楚。

九天之外,通天的目光偶尔掠过咸阳宫。

他看到那个九岁的孩童,不再需要旁人的耳提面命。

“藏锋于钝,养辩于讷。”通天感慨道,“已有帝王风范。”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

嬴子楚的身体在繁重的政务和早年流离的亏空下,日渐衰弱。

吕不韦的权力随之膨胀,许多政令几乎不经嬴子楚,直接由相府发出。

嬴政在公开场合愈发显得沉稳,不再轻易发表政见,对吕不韦执掌的朝政似乎逆来顺受。

但在嬴子楚偶尔清醒问政时,他提出的建议却往往切中要害,尤其是在农事、军械改良方面,让病榻上的嬴子楚深感欣慰。

嬴子楚终究没能撑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在位仅三年的秦庄襄王嬴子楚崩逝。

十三岁的嬴政,身着孝服,在庄严肃穆又暗流汹涌的仪式中,登上了秦王的宝座。

然而,这王座并非稳固,先王尸骨未寒,朝堂之上,权力的天平已然剧烈倾斜。

嬴子楚临终前,感念吕不韦拥立、辅佐之功,下诏命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

这道遗诏,彻底将吕不韦推向了权力的顶峰。

朝堂之上,吕不韦一系官员气焰熏天,许多重要决策甚至不再走秦王过目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