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两份奏折,两种国运(第2页)
说罢,他从孟虎手中拿过一个寻常的牛皮水囊,递了过去。
“这里面装的不是酒,是凉州新打的井水,加了些盐,解渴,也提神。”
陈玄沉默地接过水囊,入手微沉。
他知道,这水囊里装的,何止是井水,更是赵轩的一份嘱托,一份信任。
随后,陈玄对着赵轩,深深一揖。
这一揖,不是下官对上官,也不是臣子对王爷。
而是一个读书人,对另一个为天下苍生探寻出路的先行者,最郑重的敬意。
“殿下,保重!”
说罢,陈玄转身,头也不回地登上了马车。
李思被这诡异的场面弄得一头雾水,只觉得陈玄这老家伙,怕不是被赵轩的妖术给迷惑了。
他恨恨地瞪了赵轩一眼,也甩袖上了自己的马车。
车队缓缓启动,卷起一阵尘土。
孟虎看着远去的车队,瓮声瓮气地问:“殿下,就这么放那姓李的小白脸走了?”
“这家伙分明和五姓七望等世家大族是一伙的。”
“俺只要一拳,保管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赵轩望着远方,眼神平静,“真正的战场,已经不在这里了。”
他转过身,对孟虎道:“传我王令,召集诸葛先生、宋濂大人,以及各部主事,半个时辰后,来王府议事。”
“告诉他们,凉州,要提速了。”
……
官道之上,两辆马车一前一后,气氛却截然不同。
李思的车厢内,他正一遍遍摩挲着怀中的奏折,脸上是病态的亢奋。
他已经能想象到,当自己在朝堂之上,声泪俱下地念出这份奏章时,满朝文武该是何等的震惊与愤怒,龙椅上的那位陛下,又该是何等的恼火。
正所谓,权力面前无父子!
赵轩如此大逆不道,别说他只是一个藩王,就算是太子,庆帝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嘿嘿,赵轩,让你跟我们世家过不去,这下你的死期到了!
而在后一辆马车里,陈玄端坐不动,如一尊石像。
他的面前,同样摆着一份用蜡封好的奏折。
与李思那份充斥着“妖言惑众”、“大逆不道”、“不臣之心”等字眼的檄文不同……
陈玄的这份奏折,有一个平实的名字——《凉州策》。
奏折里,没有空洞的道德批判,只有一组组冰冷而灼热的数字。
“……凉州新物‘土豆’,一亩可得三千斤,胜麦黍十倍。若推及天下,大盛将再无饥馑之忧……”
“……其高炉炼铁之法,日产精铁万斤,质地坚韧远胜官铁。以此铁制甲,可挡刀兵;制器,可增农利。此乃富国之基……”
“……其军器监所造‘火枪’,百步之内,可穿三层铁甲,寻常兵士操练十日即可临阵。若成建制,一旅之师可敌万军。此乃强兵之本……”
“……其书院不拘一格,所授‘格物’之学,究天地万物之理,上至星辰运转,下至草木荣枯,皆有法度可循。”
“此学非妖术,乃是开启民智、破除愚昧之利器。”
“臣以为,民智开,则国运昌……”
他将李思口中的“私分田亩”,写成了“激励农桑,藏富于民”。
将“废除跪礼”,写成了“铸我大盛风骨,养我民族脊梁”。
在奏折的最后,陈玄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