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一个崭新的凉州(第2页)
“至于你们三个……”赵轩的目光陡然变冷,“功过自有父皇评说。”
“在我凉州,就老老实实待着,少给我动那些不该有的心思。”
“否则,大蒙的那些人头,就是你们的下场。”
三人吓得魂飞魄散,再次跪倒在地,连声称是,再也不敢有丝毫侥幸之心。
总督府的议事厅内,三位钦差大臣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仿佛身后有恶鬼在追。
赵轩看着他们狼狈的背影,嘴角那丝冷漠的讥讽才缓缓收起,重新坐回主位,端起那杯已经半凉的茶水,神情恢复了惯有的平静。
他需要的,是听话的狗,而不是总想反咬主人的狼。
“王爷。”
门外传来一道恭敬的声音,打断了赵轩的思绪。
只见一名身穿儒衫,须发皆白的老者,带着七八个同样作书生打扮的中年人,快步走了进来。
这些人,正是当初赵轩半哄半骗,从京城那个人才凋敝的泥潭里挖来的文官班底。
他们不像武将那般煞气腾腾,也不像那三位钦差一样满身官油子气,反而个个眼中有光,面带风尘,袖口和衣摆上还沾着些许墨迹与尘土,透着一股子埋头苦干的实诚劲。
为首的老者叫宋濂,前朝的翰林学士,学问高深,却因脾气耿直,被排挤了半辈子,最后被赵轩一封亲笔信请到了这苦寒之地。
“宋老先生,诸位,不必多礼。”赵轩站起身,对这些真正的干吏,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本王离城这些时日,城中诸事,有劳各位了。”
宋濂抚了抚花白的胡须,老脸上满是兴奋的红光,他身后的几人更是激动得搓着手,一副急于献宝的模样。
“王爷,您快别这么说!我等在京城蹉跎半生,空有一腔抱负,却只能每日修书撰史,粉饰太平。”
“来了凉州,才知晓,什么叫真正的经世致用!”
宋濂一摆手,他身后一个身材微胖、管着工坊的中年官员立刻上前一步,从怀里宝贝似的掏出一块灰不溜秋、疙疙瘩瘩的石块。
“王爷!您看!”那官员将石块高高举起,声音都在发颤。
“水泥!是您之前提点过的神器水泥!”
“现在,它成了!”
“按照您给的图纸和配方,咱们的水泥坊,终于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水泥!”
他献宝一样将那石块递到赵轩面前。
“我们试着在城西铺了一小段路,干透了之后,拿十几头牛拉着最重的石碾子在上面来回碾……”
“您猜怎么着?连道白印子都没有!”
“傅将军知道了,眼睛都红了,天天派人来催,问什么时候能用水泥加固城墙和箭楼!”
赵轩接过那块坚硬的水泥,用手指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笑了,这玩意儿,可比单纯的胜利更能让他感到满足。
“好!太好了!”他重重夸奖道,“告诉傅青山,别急。”
“等产量上来了,本王要把整个凉州城,都给他修成一座铜墙铁壁!”
另一个负责城建规划的瘦高官员,也抢着上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