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小丸子 作品

第108章 人心(第2页)

众人七嘴八舌,情绪激昂,恨不得把肚子里所有赞美之词都掏出来,一股脑儿堆砌在秦川脚下。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充满了“打心眼里”的“佩服”和“五体投地”的“支持”。仿佛刚才对秦川骤然发难,驱逐长辈时那一瞬间的惊愕和些许不安,从未存在过。

……

“偏堂老六?”胖族亲嗤笑一声,拿起酒杯狠狠灌了一口,抹了把嘴,“他本来就不是个东西!你们知道他儿子秦虎吧?”他故意压低了点声音,却足以让全桌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和幸灾乐祸,“老六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在北边跟着什么了不得的大老板做事,风生水起?我呸!我看就是吹牛逼!指不定在哪个仓库给人当苦力,或者干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就凭他那儿子,能成什么气候?还想回来沾咱们秦家的光?做梦!”

“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小川英明,今天把这颗老鼠屎剔出去,咱们秦家才能更清净,更兴旺!”

“来来来,敬小川!祝小川带领咱们秦家,蒸蒸日上!”

“敬小川!”

酒杯纷纷举起,晶莹的酒液在璀璨的水晶灯下晃动,映照着一张张写满“忠诚”与“拥护”的脸庞。恭维声、敬酒声、讨伐“老六”的唾弃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喧嚣而炽热的声浪,将主位上的秦川紧紧包围。

秦川缓缓抬起眼皮,深邃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激动、谄媚、甚至带着几分惶恐的脸。那眼神里没有得意,没有感动,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淡漠,仿佛在看一场早已排练过无数遍的戏码。

他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像是嘲讽,又像是了然。

他端起自己面前的青玉杯,没有站起,也没有说话,只是对着满桌举起的酒杯,极其轻微地、象征性地晃了晃杯身。杯中的酒液轻轻荡漾,折射出冰冷的光。

——

很多年轻人都被困在农村宗族的怪圈里,感到浑身不适,最后疏而远之。尤其是秦川这样打小在市区念书,很少回来的家族小辈。

幼年到中学时期,都是村里同辈的榜样。

大学毕业以后若能考个编制,基本有了上主桌喝酒的资格。

若能卡着年龄稳步晋升,在村里也才有了话语权。

否则……

别说村里长辈开始指指点点,就连昔日崇拜你的很多同辈,也会用些拙劣不堪的手段处处踩你一头。

……

秦川对此深有感悟。

大学毕业以后没听父母建议回乡考编,而是循着青铜罗盘的指引去广东求职。

好家伙……

头一年回来宗族聚餐,二两杯,礼貌的喝四杯,当晚就会有“秦川酒量差”的传闻。

隔天秦川单挑群雄干了十八杯,完事了还送背别人回家,自己始终屹立不倒,一群人却在背后蛐蛐“秦川酒鬼投胎”、“酗酒”、“年轻人喜欢喝急酒”。

那时的情景秦川记得一清二楚,与现在的族亲盛赞两相对比,真是莫大的讽刺。

——

至于其中道理?

普通乡村,村民多数庸碌无为。

夸了秦川二十多年,是因为秦川的爸妈帮了这个村子二十多年。

谁家孩子读书,求个名额。

谁家孩子刚毕业,求个萝卜坑。

这个堂兄弟要开店,借几千。

那个堂兄弟建新房,借两万。

……

秦川跑去外地打工,秦思源也老了,很多一次性的人脉都用光了,那还怎么帮啊?

都帮不到人,人夸你干嘛?

显得他们礼貌?

呸!

某些看似淳朴的家伙其实最清楚,礼貌的唯一用处,就是祈求下一轮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