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2页)
“搞不好是万宝楼下的黑手,反栽赃呢?”
金玉阁主事者连夜被郡守府传唤,喊冤不迭。万宝楼也被卷入漩涡,百里睿虽未被传唤,但名声亦受牵连。一场牵扯两大商号、扑朔迷离的命案官司,在金霞城沸沸扬扬地闹了将近一年(涉讼经年),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却始终查不出真凶,成为一桩悬案。
尘埃落定(至少表面如此)后,我与青青再次拜访百里睿。静室之内,香茗袅袅。
“百里楼主,当日万宝楼前,刘三无理取闹,人所共见。楼主非但不怒,反赠其旧衣,息事宁人。如今看来,此人果是身负剧毒、心怀叵测之辈。楼主莫非…早有预见?” 我放下茶盏,开门见山地问道。
百里睿捋须长叹,眼中闪过睿智与后怕的光芒:“王爷、王妃明鉴。老夫经营商号一生,阅人无数。当日刘三上门,其状虽狂,然其眼神深处,并非纯粹的贪婪无赖,而是一种孤注一掷、鱼死网破的绝望与疯狂!他口口声声讹诈价值不菲的法宝,却对老夫递过去的旧衣毫不挑剔,一把抓走…此等行径,不合常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更关键的是,老夫年轻时曾游历南疆,见识过一种名为‘蚀心腐骨散’的混合奇毒。中毒者初期面色蜡黄,眼布血丝,后期毒发则血脉贲张,青紫暴毙…与刘三当日情状,何其相似!老夫观其气息,已近毒发边缘!”
“王爷、王妃,”百里睿神色凝重,“修真界弱肉强食,商海更是暗流汹涌。一个修为平平、身无长物的筑基修士,若无倚仗,岂敢在万宝楼这等地方如此放肆讹诈?其所恃者,非修为,非背景,正是其体内那随时可爆发的致命剧毒与必死之身! 他根本不在乎讹诈能否成功,所求的,就是在万宝楼内毒发身亡!只要他死在老夫的楼里,死在众目睽睽之下,死在刚刚与万宝楼发生激烈冲突之后…无论真相如何,万宝楼都百口莫辩!金玉阁之事,不过是其备用的嫁祸后手,或是想将水搅得更浑!此乃以自身性命为饵,布下的绝户毒计!”
“老夫当时便已看穿其若不获,则移祸他家的险恶用心!故而,绝不能给他死在万宝楼的机会!更不能激怒他,使其当场毒发!唯有忍一时之气,顺其意,使其离开,祸水东引!那两件旧衣,不过是给他一个台阶,一个离开的理由罢了。”
静室内一片沉寂。我与青青相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这位商界巨擘深沉智慧的叹服。百里睿的“忍”,非是怯懦,而是洞悉危机、权衡利弊后,以退为进的最高明手段!
“楼主洞悉人心,明察秋毫,更兼隐忍之智,令人钦佩!” 青青由衷赞道,“若非楼主当机立断,金霞城岁末,恐非命案一桩,而是两大商号火并,血流成河之局!此乃以一人之忍,免一城之劫!”
离开万宝楼,岁末的寒风似乎也带上了几分清醒的意味。灵液杯在掌心温润,杯中灵液清澈如初。
“好一个‘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 我感叹道,“百里睿之智,在于见微知着,从狂徒表象下,窥见那亡命的毒刺与嫁祸的毒计。其忍,乃大勇之忍,智者之忍!非为惧祸,实为避无谓之祸,斩祸乱之源!”
青青点头,红颜榜在袖中映照出万宝楼那恢宏的轮廓,此刻更添一层沉稳睿智的光晕:“此等智慧,非仅商道可用。修真之路,庙堂之上,江湖之远,何处没有那‘非理相加’之人之事?若不能如百里楼主般,洞察其‘所恃’之根源,一味逞强斗狠,或懦弱退缩,皆非上策。唯有明其根由,审时度势,以忍为盾,以智为锋,方能化险为夷,立于不败。”
我取出太平图玉卷,灵笔蘸取杯中灵液。笔锋流转,金霞城岁末的繁华街景浮现,万宝楼的形象巍然矗立。在楼前,一道灵光绘出百里睿温和递衣的身影;其身后,一道象征着刘三体内潜伏剧毒与嫁祸阴谋的扭曲暗影,正被一道无形的、代表“洞察”与“隐忍”的智慧屏障悄然隔绝、引向别处;而在城西“悦来居”的方向,一点象征命案的血光被绘出,但其引发的混乱漩涡,却被牢牢限制,未能波及万宝楼分毫。
“灵液为镜,照见人心幽微;忍字为舟,可渡惊涛骇浪。” 我望着图卷上这“忍避祸端”的一幕,缓缓道,“太平之世,不仅需雷霆手段扫荡妖氛,更需此等洞幽烛微、隐忍待时的生存智慧。刚极易折,强极则辱。能于狂澜将起之际,窥见暗礁,轻拨舵桨,以退为进,方是真正的大智慧、大定力。此‘万宝忍智’之笔,当为太平图添一重深邃底蕴——忍非怯懦,实乃洞明世事、趋吉避凶之无上法门。”
同心玉符传来温热的波动,帝师辛弃疾的神念带着赞许与深沉的感慨:“天澜、青青所见,鞭辟入里。百里睿之忍,忍得其所,忍得惊天动地!此等大智慧,当为天下共鉴。老夫已传讯郡守,此案虽悬,然百里楼主之智之德,当受旌表!” 言语间,似有将此事编入地方志、警示后人之意。
灵液融入图卷,金霞城的光影在繁华之外,更添一份沉稳与智慧的光泽。万宝楼的匾额在太平图上,仿佛有“明察秋毫,忍定乾坤”八个无形的大字隐隐生辉。我与青青的身影融入岁末的灯火,继续着他们见证人心、绘制智慧的旅程。而那“百里睿智避祸端”的故事,也随着太平图的流转,渐渐成为金霞城乃至大宋商界口耳相传的传奇,警醒着世人: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智者之忍,可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