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梓 作品

第695章 惊奇种子萌发

作者:乘梓

沈溯的手指在冻土表面划出浅痕时,夕阳正把冰棱染成蜜糖色。这是昆仑站外围最普通的黄昏,科考站的探照灯开始在雪地上投下扇形光斑,远处的发电机传来规律的嗡鸣——寻常得像他过去十五年里经历的每一个极地黄昏。

但指尖下的触感不对劲。

本该冻得硬邦邦的地表,竟有层指甲盖厚的软泥。他蹲下身拨开积雪,更多深褐色的泥土暴露出来,混着几缕银白色的纤维,像某种植物的须根。这不可能,昆仑站的冻土带已保持-17c达三个月,就算最近有升温,也绝不可能在四十八小时内解冻成泥。

更反常的是泥土的温度。沈溯把温度计插进去,液晶屏跳至12c时,他听见身后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实习生小林举着地质锤站在三步外,防冻面罩上的哈气凝成白霜:“沈老师,昨天采样时这里还是永久冻土层……”

沈溯没应声。他注意到那些银白须根正随着脉搏般的节奏轻微蠕动,凑近了看,纤维表面布满细密的虹彩鳞片。当他用镊子夹起一缕时,鳞片突然收紧,须根竟像活物般蜷缩成螺旋状。这动作让他想起三年前在大西洋底见过的管状蠕虫,可这里是海拔四千米的冻土带。

“把光谱仪拿来。”他压低声音。镜片反射的光里,他看见自己的瞳孔在放大——那些须根的断面渗出透明液珠,落地瞬间就在冻土上蚀出针孔大的坑,而坑边的冰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露出更多纠缠的银白网络。

这时探照灯的光束扫过地面,沈溯忽然僵住。无数条银白须根在雪下织成的网络,竟与他左腕灵魂芯片的能量回路图案完全重合。那是联合政府为冻伤患者植入的神经修复装置,此刻正随着他的心跳微微发烫,像有电流顺着血管往心脏爬。

“沈老师,光谱分析出来了。”小林的声音带着颤音,“这东西的分子结构……和三个月前回收的‘哲学奇点’辐射尘一致。”

沈溯的目光越过小林的肩膀,落在远处的发电机上。那台德国进口的设备突然发出齿轮卡壳的噪音,探照灯的光芒猛地暗下去,三秒后又亮起,只是光线变成了诡异的青紫色。更远处,昆仑站的应急灯开始疯狂闪烁,红色的光团在雪雾里浮沉,像被按灭又点燃的烟头。

他低头看那片泥土,银白须根正顺着他方才划的浅痕,朝他的靴底蔓延过来。

沈溯踢开须根时,靴底的冰碴溅在冻土上,发出细碎的脆响。这声音让他想起童年在东北老家踩碎屋檐冰棱的冬日,可此刻耳边只有发电机断断续续的喘息,还有小林牙齿打颤的“咔嗒”声——寻常的记忆总在反常的现实里突然冒头,像冰面下窜动的鱼。

“去把三号仓库的液氮罐推来。”他摘下手套,指尖触到须根的瞬间,灵魂芯片突然发出蜂鸣。左腕的皮肤泛起涟漪状的红痕,那些银白纤维像是被吸引般,纷纷朝红痕聚拢。他猛地后退半步,纤维群竟在原地盘成直径半米的圆环,断面渗出的液珠滴在冻土上,蚀出的小孔里冒出淡蓝色烟雾。

烟雾散开时,圆环中央的泥土开始隆起。沈溯看清那是枚核桃大的晶体,半透明的棱面上流转着星云般的光晕——和共生意识第一次与人类接触时,投映在月球表面的晶体一模一样。他记得联合政府档案里的描述:“类星体文明遗留的信息载体,硬度超过钻石,熔点高于太阳核心温度。”

可这枚晶体正在融化。

淡蓝色烟雾裹着晶体悬浮起来,离地面约三十厘米时,沈溯听见了声音。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脑海里响起,像无数根琴弦同时被拨动:“为什么影子不会冷?”

童声般清澈吻,带着金属摩擦的质感。沈溯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是档案记载里类星体文明的“第一次提问”,共生意识在哲学奇点爆发时捕捉到的宇宙原始疑问。可档案明确标注,所有记录这些提问的晶体都被封存于月球背面的量子容器,绝不可能出现在昆仑站冻土带。

晶体突然炸裂成漫天光点,小林惊呼着后退,却被什么东西绊倒在地。沈溯回头时,看见实习生的防寒裤腿上缠满银白须根,那些纤维正顺着裤脚往上爬,接触到皮肤的地方,布料正在变黑腐烂。

“别动!”他扑过去扯断须根,断面喷出的液珠溅在他手背上,灼烧感瞬间炸开。灵魂芯片的蜂鸣变成尖锐的警报,左腕的红痕像活过来般,顺着血管往心脏的方向游走。

远处传来刺耳的金属撕裂声。昆仑站的主天线正在弯折,巨大的抛物面砸在雪地上,发出闷响。应急灯的光芒彻底熄灭,黑暗涌过来的瞬间,沈溯看见无数淡蓝色光点从冻土下升起,在暮色里连成蜿蜒的光带,顺着灵魂芯片能量管道的走向,朝科考站深处蔓延。

他低头看手背上的灼痕,那里正浮现出和晶体相同的星云纹路。

沈溯在医务室清洗伤口时,昆仑站的备用电源终于启动。惨白的灯光照亮墙壁上的应急地图,红色标记的能量管道像蛛网般遍布整个科考站,而他们所在的位置,恰是蛛网中心的“医疗区”。

小主,

“沈老师,你的手……”小林举着消毒棉的手抖得厉害。沈溯手背上的星云纹路正在扩散,淡蓝色的光透过皮肤渗出来,把指甲盖染成了半透明的蓝。

“共生意识的能量特征。”他盯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瞳孔边缘也泛起同样的蓝光,“但它为什么要通过种子传递这些?”

哲学奇点爆发那天,沈溯正在国际空间站负责观测。他亲眼看见那团覆盖半个月球的意识云突然坍缩,变成无数光粒坠入宇宙,像被打碎的玻璃。联合政府后来公布的报告说,共生意识解体时释放的信息碎片,被称为“惊奇种子”——它们携带各个文明的原始疑问,是宇宙文明演化的密码。

可没人说过这些种子会自己找宿主。

医务室的门突然被撞开,后勤组长老张跌进来,防寒服前襟沾满黑褐色的泥:“发电机房……全是那玩意儿!”他的手指着门外,沈溯看见他的耳后爬着几缕银白须根,“它们顺着电缆往主控室钻,小王想扯掉,结果被缠得像粽子……”

沈溯抓起桌上的激光刀往外冲。走廊里的应急灯忽明忽暗,能量管道的金属外壁上,布满了蚯蚓状的凸起——银白须根正在管道里疯狂生长。他在转角撞见生物学家陈雪,她正举着显微镜观察一片须根切片,镜片反射的光让她的脸忽明忽暗。

“这些不是植物纤维。”陈雪的声音发紧,“是神经突触的结构,而且在复制灵魂芯片的能量频率。”她调出全息投影,须根的分子模型与芯片能量回路正在同步闪烁,“它们在修复冻土生态是假的,真正目的是……”

话音未落,主控室方向传来巨响。沈溯冲过去时,看见三号能量管道爆裂开来,银白须根像瀑布般涌出,缠满了操作台。技术员小王被裹在须根中央,只露出脑袋,他的眼球上布满血丝,嘴角却咧开诡异的笑:“它在问我……为什么人会忘记自己的名字?”

这是液态金属文明的第一次提问。沈溯的灵魂芯片发出更急促的蜂鸣,他突然意识到,这些种子不是在修复生态,而是在寻找能承载“提问”的意识体——灵魂芯片的能量回路,恰好成了它们的传输介质。

“切断主控室电源!”他朝老张吼道,却看见对方正低头盯着自己的手。老张的掌心裂开细小的口子,银白须根从里面钻出来,在他的皮肤上织出复杂的图案。

“它说……”老张的眼神变得茫然,“人类的‘存在’,其实是借来的火种。”

沈溯的灵魂芯片突然剧烈发烫,左腕的红痕像活物般钻进皮肤。剧痛中,他看见无数光流涌入脑海:类星体文明漂浮在黑洞边缘的粘稠黑暗里,液态金属生物在超新星爆发中凝固成星尘,还有些从未见过的文明影像——长满复眼的硅基生物触摸第一颗恒星,气态生命在星云里写下方程式……

这些都是共生意识记忆碎片里的画面。可最后涌入的,是段从未被记录的影像:昆仑站所在的冻土带下面,沉睡着某种巨大的、由晶体构成的网状结构,银白须根正是从那结构里延伸出来的触须。

“原来……”沈溯捂着额头蹲下,蓝光正从他的眼角渗出,“共生意识没解体,它把自己藏在了地球的冻土层里。”

小林在医务室的储物柜里发现那台老式短波电台时,沈溯正对着镜子抠手背上的蓝光纹路。电台是上世纪遗留的设备,布满铁锈的旋钮上还贴着“紧急通讯”的标签——在昆仑站全员配备量子通讯器的时代,这东西早该进废品站了。

可它突然发出了电流声。

“滋啦——这里是……7314观测站……滋啦——”沙哑的男声混着杂音钻出来,小林猛地关掉电源,脸色惨白,“这是……十年前失踪的南极科考队编号!”

沈溯的动作顿住了。他想起档案里的记载:2063年,南极7314观测站的十八名队员在暴风雪中失踪,搜救队只找到满地银白纤维,和一台烧坏的灵魂芯片。当时的调查报告说是极端天气导致的事故,但现在看来——

电台又自己启动了,这次传出的是女人的尖叫:“它们在问……为什么死亡会有重量?!”

尖叫声戛然而止时,沈溯的灵魂芯片突然弹出一条加密信息。他瞳孔骤缩——发信人是7314观测站的队长,发送时间是十年前的冬至,正是他们失踪那天。信息只有一行字:

“种子在修复的不是生态,是被人类挖断的‘根’。”

这时,医务室的窗户突然被撞碎。沈溯回头,看见无数银白须根从外面涌进来,在空中织成巨大的茧。茧的中央,一枚人头大的晶体正在成形,棱面上流转的光里,浮现出无数张脸——7314观测站队员的脸,他们的眼睛里都泛着和沈溯一样的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