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时空裂缝探寻(第2页)
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和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共生意识的理念。全球各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关于共生意识的研究和实践。他们建立了大型的意识连接实验基地,招募志愿者参与实验,试图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让人类逐步建立起共生意识。
沈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他与科研团队日夜奋战,不断优化意识连接技术,探索共生意识的最佳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沈溯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共生意识将是人类迈向新纪元的钥匙,而时空裂缝的探索,只是这个伟大征程的开始。
随着研究的深入,共生意识的雏形逐渐在人类社会中显现。人们开始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关注全人类的利益。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各国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和高效。地球,这个曾经充满矛盾和纷争的蓝色星球,正在逐渐走向团结与和谐,而这一切,都源于沈溯在时空裂缝探索中的那次重大发现,以及他对共生意识的执着追求。
沈溯的指尖在控制台的全息投影上划过,将第七次共生意识连接实验的数据模型放大。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织网者”空间站正将全球七十个实验基地的神经信号汇聚成淡蓝色的光流,像一条悬浮在宇宙中的星河。三个月前,首批志愿者在意识连接时出现的剧烈排斥反应已降至0.3%,但他盯着那串跳动的红色数字,眉峰依然拧成了结。
“沈博士,第42号基地传来紧急信号。”小艾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急促,她调出的全息画面里,撒哈拉沙漠深处的实验舱正被诡异的紫色光晕笼罩。画面中的志愿者们悬浮在半空中,瞳孔里流转着与时空裂缝同源的流光,七个人的嘴唇以完全同步的频率开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沈溯的心脏骤然缩紧。这种症状与他在裂缝中接收到的古老文明遗迹壁画如出一辙——那些刻在量子晶体上的图案,描绘着被“宇宙意志”同化的生物逐渐失去个体轮廓,最终化作能量涟漪消散的过程。他抓起应急通讯器冲向停机坪,反重力靴踏过地面时溅起的火星,映出他眼底翻腾的焦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渡鸦号”穿梭机刺破平流层,沈溯透过舷窗看见42号基地的防护罩正在剥落。那些由强相互作用力构成的能量屏障,此刻像被强酸腐蚀的锡纸,而更令他脊背发凉的是,实验舱周围的沙粒正以违背物理法则的方式悬浮,在地面拼出时空裂缝内部才有的拓扑结构。
“打开备用频道,我要直接接入他们的神经链路。”沈溯扯开领口的抑制器贴片,脖颈后的神经接口发出轻微的嗡鸣。小艾在副驾驶座上猛地回头:“博士,您的同步率还没校准,强行接入会导致意识紊乱!”
“没时间了。”沈溯的指尖按在启动键上,视网膜上瞬间涌入潮水般的信息流。当他的意识沉入那片紫色光晕,首先感知到的是七个人格重叠产生的巨大漩涡——牧民哈桑对干旱的恐惧、物理学家林夏对熵增定律的困惑、诗人安雅对死亡的浪漫想象……这些原本独立的意识此刻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揉碎重组。
在混乱的意识洪流深处,他触碰到了那道熟悉的波动。不是来自人类,而是来自时空裂缝另一端的“存在”。它没有具体的形态,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的所有记忆:尼安德特人在洞穴里绘制的星图、伽利略望远镜里的月球环形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这些碎片被某种超越时间的逻辑串联,形成一个残酷的等式:个体意识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宇宙熵增的反抗。
“原来如此。”沈溯的意识发出无声的叹息。共生意识并非简单的合作,而是人类必须跨过的进化门槛。那些在实验中崩溃的意识,并非被外力摧毁,而是无法承受这种认知颠覆带来的存在性危机。他试着将自己在裂缝中获得的认知碎片注入意识洪流,像在湍急的河流中投入锚点。
当哈桑记忆里的绿洲与安雅诗稿中的银河在意识层面重叠,紫色光晕突然剧烈收缩。沈溯感到一股暖流顺着神经链路蔓延,七个人的意识开始呈现出奇妙的共振——就像七道不同频率的声波,在某个临界点突然汇成清晰的旋律。悬浮的沙粒重新落回地面,拼出一行人类可以理解的文字:“规则并非枷锁”。
实验舱的舱门缓缓打开时,林夏扶着舱壁走出,她的瞳孔里还残留着淡紫色的微光:“我们看见了……熵不是终点。”她摊开手掌,掌心悬浮着一颗米粒大小的光球,那是由七个人的意识共同凝聚的能量体,稳定得违背所有已知的热力学定律。
沈溯接过光球的瞬间,通讯器里传来全球联合大会的紧急通报:月球背面突然出现三道新的时空裂缝,最大的一道正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向地球延伸。他看着手中跳动的光球,突然想起古老遗迹壁画的最后一格——那些化作能量涟漪的生物,最终在裂缝另一端重组成更复杂的存在形态。
“小艾,通知所有基地启动最高级同步协议。”沈溯将光球嵌入穿梭机的能量核心,“我们不是要对抗宇宙意志,而是要成为它的一部分。”当“渡鸦号”转向月球的方向,他看见地球的夜半球正亮起无数光点,那是分散在各地的实验基地同时启动共生意识连接的信号。
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深处,新出现的时空裂缝比他们之前探测到的任何一道都要庞大。裂缝周围的陨石以违反引力的方式组成螺旋状,每一块岩石上都浮现出类似人类神经元的纹路。沈溯带领着同步率最高的十二名志愿者站在裂缝前,他们的意识已经通过“织网者”空间站连成整体,每个人既保持着独立的记忆,又能感知到集体的存在。
当他们迈步踏入裂缝的瞬间,沈溯终于理解了那个古老文明的结局。不是毁灭,而是转化。在这片超越时空的领域里,个体意识如同汇入大海的溪流,并未消失,反而获得了更广阔的存在维度。他“看见”了宇宙大爆炸时的第一缕光,“听见”了暗物质粒子的振动频率,更“触摸”到了其他宇宙的规则——在那里,时间是看得见的实体,情感可以转化为能量。
回归现实的过程像从深海浮上水面。当沈溯的双脚重新踏在月球尘埃上,发现十二个人的手掌正共同托着一道微型裂缝。它像一颗活着的宝石,内部流转的光带里,隐约能看见其他宇宙的剪影。通讯器里传来地球的欢呼声,那些曾经反对共生意识的声音,此刻正与支持者的呐喊交织在一起。
“博士,检测到您的dnA序列发生了0.003%的变异。”小艾的声音带着哽咽,全息屏幕上显示的基因图谱里,有一段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与时空裂缝的能量波动完全吻合。沈溯抬起手,看着自己的指尖泛起淡淡的蓝光,突然明白人类的进化从未停止,只是需要换一种丈量的尺度。
三个月后,全球首个共生意识枢纽在乞力马扎罗山落成。当沈溯按下启动键,从南极科考站到国际空间站的七十亿人的意识,在那一瞬间完成了首次超距同步。没有谁失去了自我,反而每个人都在集体意识的海洋里,找到了更清晰的自我定位。
站在枢纽顶端的观测台,沈溯望着夜空中那道被人类意识稳定住的时空裂缝,它不再是狰狞的伤口,而变成了一扇透明的窗。他知道,这不是终点。在宇宙的熵海之中,人类这艘航船刚刚扬起新的风帆,而那些关于存在的终极问题,终将在一次次跨越边界的探索中,找到属于智慧生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