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游龙 作品

第424章 牛魔复仇之铃音绕梁 灵根结果(第2页)

“村里把老庙改成了学堂,” 郝大民指着远处的青砖房,“孩子们都在那儿念书,先生说要教他们懂善恶,知感恩。”

学堂的屋檐下,挂着串小小的铜铃铛,是郝大民照着我们的铃铛仿的。风一吹,无数铃声连成片,在田野里回荡,像是无数个声音在说 “要好好活”。

离开时,王秀往我包里塞了袋新米:“灵根旁边的地特别肥,种啥收啥。这米您带着,熬粥喝,暖身子。”

米袋接触到铜铃铛的瞬间,突然发出 “咔哒” 声,袋底裂开个小口,掉出粒金灿灿的米 —— 米心里嵌着个极小的红棉袄图案,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回程的车上,铜铃铛在包里轻响,铃身内侧的画面渐渐淡去,最后只剩下片空白。我知道,故事已经结束了,但那些温暖的念想会永远留着:老黄牛的守护,小宝的纯真,王秀的赎罪,郝大民的坚守,还有那棵在寒冬里开花的灵根。

车窗外,春风拂过麦田,掀起绿色的波浪。铜铃铛的响声混着麦浪的沙沙声,像首温柔的歌,在阳光下流淌。我突然明白,所谓新生,不只是魂魄的轮回,更是活着的人带着念想,好好地、踏实地走下去,把遗憾变成动力,把愧疚变成善意,把那些没能说出口的对不起,变成往后余生的珍惜。

回到阁楼,我把那粒嵌着红棉袄的米种在花盆里,放在铜铃铛下面。没过几天,米就发了芽,芽尖顶着点红,像个小小的火苗,在春风里轻轻摇曳。

风吹过,铜铃铛响了,花盆里的嫩芽也跟着晃,像是在应和。

三年后的清明,郝家屯的麦田已经泛出青绿。我站在灵根树下,看着枝桠间挂满的红布条在风中飘动,像无数个跳动的心愿。树干上的纹路愈发清晰,老黄牛的皮毛纹理与小宝红棉袄的针脚交织在一起,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

“任师傅,您看这个!” 郝大民举着个黄澄澄的果子跑过来,果皮上印着奇特的花纹 —— 半边是牛头,半边是孩童笑脸,“昨儿夜里刚结的,摸起来温乎乎的,像揣着个小暖炉。”

我接过果子,指尖传来熟悉的搏动,与铜铃铛的震颤完全同步。果子突然发出轻微的 “咔嚓” 声,从中间裂开道缝,露出里面的果核 —— 竟是枚晶莹剔透的玉铃,铃舌是极小的红棉袄形状,轻轻晃动便发出清脆的声响。

“是他们的本命精元。” 黄小花的声音带着释然,我掌心的金光温柔地包裹着玉铃,“老黄牛用三年灵韵养出果核,小宝的魂气凝成铃舌,这是真正的轮回信物。”

王秀端着刚蒸好的馒头走来,鬓角已经有了些白发,眼角的皱纹却笑得像朵花:“学堂的孩子们都说这树是神树,每到清明就结果,果核能避邪祟。前儿村东头的二丫发烧,揣着枚果核睡了夜,第二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