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世界很大(第2页)
此言落下,卫子夫上前朝卫少儿甩下一个耳光,“再让我听到你说阿徽和阿适的半句不是,从今往后你便再不是我的阿姐。”
那么多年,卫子夫念着骨肉亲情,对卫少儿是一让再让,一忍再忍。
知道卫少儿蠢,能护着他们一家子都护着,只要她不犯错,一切好说。
可是,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大,卫少儿越发闹腾。
刘徽,刘适,卫少儿是都敢嫌弃,一次一次当着卫子夫的面直言不讳。
卫子夫一忍再忍。
到如今卫子夫不想再忍了!
卫少儿大惊,捂着脸震惊的睁大眼瞳,难以相信卫子夫竟然打她。
“我的阿徽也好,阿适也罢,她们是我的女儿,你有再多难听的话,也不该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到我的跟前。二姐是拿我当什么?当真以为我没有半分脾气?我的阿徽受尽委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见不着她心里比谁都难受。可我不能让她回来。她的苦我帮不上她,至少我不能让她因为我而雪上加霜。你不心疼去病,也不心疼阿爵那是你的事。我的孩子我自己心疼。”卫子夫思及刘徽尽是悲痛,随后收敛情绪板起一张脸,眉宇间都是果决的道:“以后二姐无事便不要进宫了吧。送曲逆侯夫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多少年了,卫子夫哪怕作为皇后,都没有在卫少儿的面前摆过皇后的架子。
这一次,可见是真气急了,毫不留情的冲卫少儿发火,甚至逐客。
卫少儿大惊,一旁的宫女上前道:“夫人请。”
请都是客气的了,若是卫少儿再想闹,那就不是请了,而是要轰了。
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卫少儿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却不得不福身退去。
大汉的皇后,纵然失宠,可是太子是卫子夫所出,卫子夫是刘徽的母亲。刘徽虽然不在,文官武将,随着一代一代的人不断的更换,如今占据大部分的是新一代的学子。
那么些学子,多受益于书阁,各地的府学,长安城内的鸣堂,太学,都和刘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教材类的书,算得上是让天下的学子都为之受益。
有些益,不发一言时是不发一言,不代表无人记在心上,更不代表那些人不考虑在以后的一天回报于那为他们谋划的人。
因而,朝堂内宫中,无敢有对太子,皇后不敬者。
卫少儿关键时候脑子好像也恢复了,记起卫子夫是皇后,当卫子夫不跟她计较的时候,她想如何就如何。可是如果卫子夫要跟她计较时,她不得不考虑,她在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
见卫少儿退去,卫子夫看在眼里,便明白,卫少儿未必是真蠢,极有可能打着蠢的名头,让所有人都让着她,为她收拾残局呢。
卫子夫为一闪而过的念头而惊心,与之而来的是淡然。
到如今,她没有多少在乎的了。
刘徽倘若一走了之的出海,余生都不再踏足大汉,也没有什么不好。
刘彻的为人性子,通过刘徽的事让卫子夫看得更分明。
天下所有人都不及江山在刘彻心中最重。而且,刘彻最爱的是自己,容不得任何人的忤逆,哪怕是自小为刘彻诸多谋划,不遗余力的强大大汉的刘徽都一样。
所以,卫青,霍去病,都要避之。
不避,留在朝中,谁能知道何时刘彻便对他们生出不满,费尽心思的让他们消失。
卫子夫一时也在想,刘据如今是太子不假,太子的位置刘据坐得稳吗?
刘彻那样的喜爱刘徽,曾一次又一次恨不得刘徽是儿子,若是,直言大汉后继有人。
但连刘徽身为女郎,刘彻都容不下刘徽,若是男儿,只怕……
不像刘彻的刘据,会让刘彻嫌弃不假,至少不会考虑除之后快。
至于以后,以后。卫子夫一阵苦笑,他们能想到什么样的以后呢?
罢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卫子夫无法左右刘彻,也知道不可能左右刘彻,以后的事,都在刘彻一念之间。
刘徽立下诸多功劳,培养很多的人又如何,当刘彻拔出剑来,敢上去阻止刘彻出剑的人不多,跪下为刘徽求情的人有,可他们的求情又有多少用处?
心狠的刘彻,又有谁是他杀不得的?
既如此,听天由命吧。
卫子夫一时之间都不知该说自己是幸还是不幸。
“天地神灵,保我阿徽平安。”最终,卫子夫朝天一拜,只愿刘徽平安。
因着知道刘徽出海一事,刘彻的心情非常不佳,以至于满朝如同乌云盖顶。
对上刘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得罪刘彻,下一刻他们就脑袋搬家。
百越各部的族长见过长安的繁华后,也就准备各自回去。
小半年不知不觉过去,一直没有刘徽的消息,刘彻提不起劲,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失了精气神。
为此,刘彻也病了一场。
病了之后的刘彻忍不住把韩澹叫来,“夫人料到阿徽会离开大汉吗?”
韩澹也听说了一些事,乍闻刘彻的疑问,挑眉道:“难道不是陛下造成的?天意,人力。公主可以逆天改命,为陛下不容,要把公主便宜别人,是陛下的选择。”
一句把公主便宜别人,引得刘彻心头一阵狂跳,直接坐起问:“怎么会便宜别人?”
韩澹凝视刘彻道:“以公主之才,陛下不用,难道无人愿意用?亦或者,公主自立。”
自立二字一出来,刘彻瞪大眼睛。
“陛下养女儿,您没有教过公主忍着让着,受了委屈也要忍下。天地之广,又不是只有一个大汉。公主出海,离了大汉远远的,为何不能自立?以公主之能,敢问陛下,建一国,立一朝会很难吗?西域诸国是怎么让公主打乱重组,归于大汉的?陛下见证过了。”韩澹是懂得怎么扎心的,摆明了立场提醒刘彻,刘徽不是一个多守规矩的人,她敢想敢做,无人能及。
刘彻在此时到底想到多少,想到多少事,韩澹不在意。
“公主那样的人,陛下不用,为大汉,为百姓,她不会和陛下斗。可是拼了半辈子连个人都护不住,陛下容得?陛下容不得,公主也不愿意受此委屈,天大地大,自己出去,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何不可?于大汉而言,于陛下而言,未央公主是宝是祸害,尽都在于陛下。”韩澹没有丁点要帮刘徽说话的意思,话里话外都只是点明刘徽不守规矩,也不会自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不过去的一切,她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走吧,以后再不相见。
她自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按她的规矩建立起一个她认为不错的国。
刘彻能想到这一层吗?
他是想不到,无人那么做过。而如今,刘徽做给他瞧瞧,好让他知道,刘徽的世界不是只有一个大汉。
当刘徽发现,她想要建设起的美好大汉,第一个容不得的人是刘彻,甚至于刘彻想方设法的去破坏他早早定下的规矩时,刘徽抽身就走。
啧,那真是一点回头的样子都没有。
刘彻让韩澹一提醒,也越发明白一点。
离开长安的刘徽,真的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或许这一辈子都会回不来。
回不来就回不来,天地那么宽广,愿意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绝不是难事。
刘彻此时才意识到,他养出一个胸襟宽广,眼光长远,而且世界大得连刘彻都无法想象的孩子。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陛下或许不曾把这样的一句话放在心上,但公主未必不会放在心上,而且在不断的实行。”韩澹同样也无法完全窥探清楚刘徽,不知道刘徽所知道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她所能确定的是,刘徽不会被困于大汉的。
如果刘彻能容,她会为大汉费尽心力,如果刘彻所不能容,了不起她就走,走得远远的,去过她的日子。以她的才能,到哪儿她都能过得很好。
不想承认,有些事却还是不得不承认。刘彻以为刘徽会在百越吃尽苦头。
享受惯了荣华富贵,习惯前簇后拥的人,怎么能够接受有人不再当她是一回事。
结果呢?
刘徽直接改了姓,顶着一个卫徽的身份游走于百越各地,和霍去病默契的收拾百越,她再教化百越各部,以令百越各部都对刘徽感恩戴德。
百越各部的人在临走时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刘徽或许是大汉的公主。
可是,朝堂上的一些事,那也无人敢细细论与百越各部的人。
刘徽的身份,刘彻没有开口道破,谁也不敢乱说。
因此,百越各部的人满脑子的疑惑,却也没有办法打听出来。
不过,他们倒是听说了刘徽这位未央公主的不少事。
对了,刘徽的画像他们也得以见到。
除了一头白发外,一模一样。
身份什么的,都知道了。
至于刘徽为何到百越去,百越各部的人听说了,但这个事,他们只当了刘彻是把刘徽放过去帮他们,教化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