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那是朕的错?(第2页)

刘彻难以相信卫子夫会说出这样冷酷的话,还是关系刘徽的事。

“皇后。”刘彻要的不是这样的结果,因而再一次出言唤卫子夫,不错眼的盯紧卫子夫。

卫子夫迎向刘彻道:“阿徽就算回来,陛下能容她?若陛下不能容,早晚有一日陛下会亲自动手,陛下当日已然亮了剑,早已表明陛下的态度。陛下难道都忘记了吗?”

刘彻做下的事,他或许会忘记,卫子夫他们是忘不掉。

“陛下有杀阿徽之心,阿徽也愿意死在陛下手中。当日还不足以说明吗?”卫子夫再问刘彻。

那一天刘徽杀刘端的事,刘彻对刘徽亮剑的事,卫子夫永远都记得。每时每刻,卫子夫都在不断提醒自己,这就是她的陛下,她的丈夫,冷酷无情时,无人不可杀。

“朕从未有过杀阿徽之心。”刘彻辩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回跺步,刘彻凑近卫子夫,眉毛竖起的道:“是阿徽胆大包天。她有一千种一万种法子可以杀掉刘端,悄无声息。一如当初她可以为了给卫青讨一个公道,分明能够让李敢死得无声无息,她偏不愿意,非要闹得人尽皆知,而且无可挽回。朕当年就警告过她。”

愤怒转身,刘彻猛的又一次欺身相近于卫子夫,刘彻道:“可她不仅不听,反而越发无法无天。”

卫子夫对双目赤红的刘彻不曾畏惧,只问:“是胶西王无法无天,还是阿徽更无法无天?”

刘彻对刘徽的要求真是高。

对别人呢?

胶西王刘端,明明是他有错在先,是他一次一次的乱法,欺压于民,杀人害命,逼死周五,才让刘徽在明知无法走正常的程序为周五讨一个公道时,不得不亲自杀了刘端!

到如今,刘彻还要将一切的过错都归到刘徽头上,认定是刘徽的错?

若如此,刘彻何必在意刘徽是不是出海?

刘徽出海不好吗?出了海,以后刘徽不会再出现,也不会再有机会惹怒刘彻,多好吗?

刘彻粗重的喘息,又努力的压下同卫子夫道:“阿徽一旦出海,就不可能再回来。”

卫子夫抬起眼,眼中尽是悲痛的道:“阿徽哪怕不出海,也不会回来不是吗?”

对卫子夫而言,刘徽都不可能再回来,既然如此,出不出海又有何区别。

刘彻……就那么让人绕进去了。他原想,卫子夫或许是在以退为进,不可能卫子夫察觉不到,他想让刘徽回来。

卫子夫一次一次的拒绝,不管刘彻怎么暗示明示,依然不肯跟刘徽提一句。

刘徽自打去百越后,唯一有联系的只有卫子夫。

霍去病亲自去的百越,寻的刘徽,饶是如此,霍去病也握不住刘徽。甚至,只能等着刘徽来寻他。

刘彻以前想,刘徽跟霍去病在一起,一准是让霍去病吃得死死的。心软的人一旦软过一回,只会无数次的让人捏着她的那点心软,让人压着。

可是,刘彻或许潜意识忘记,刘徽是他认为最像自己的孩子。日常性子再好再善,一旦遇事,骨子里的那份冷漠,决绝,是真正的刘家人。

刘彻以前不喜欢刘徽的心软,想着刘徽总是为了别人而心软,周五的事在刘彻看来根本不算事。

周五哪怕跟在刘徽身边多年,不过是死了而已,值得刘徽为了周五和他掀桌子?

当年刘徽为了卫青掀过一回。那会儿刘彻想的是,刘徽满心偏向卫家,早晚有一天,刘徽一准会把刘家抛之脑后。因而当时的刘彻让刘徽跪了太庙,从而让刘徽记起自己姓刘。

周五的事,打得刘彻一个始料未及。

刘徽的安静,突然的爆发, 在事后刘彻看到刘徽连身边的人的出路都安排好了,便明白,刘徽的安静全都是在为爆发做准备。

刘徽,真有死在他手里的准备。

她的愤怒,不满,刘彻在事后回想,有些话,刘徽没有骂错。

人命之事,在刘彻那儿不算什么。可在刘徽那儿却是大如天。

从小到大,刘徽从不草菅人命。

对付世家贵族,哪怕知道他们的可恶,恨不得把人全杀光,然刘徽都会拿下他们违法乱纪的证据,证明他们该杀才会动手。

一些小事,以前的时候刘彻不算怎么放在心上,只以为刘徽是坚持守法,是个好孩子。

结果,让刘彻刺激,在周五的事情上,刘彻执意不肯给周五一个该有的公道,让死者得以安息,刘徽又一次掀了桌子。

国法森严,法不可失其威。

想刘彻早年不是要求所有人要守法吗?

怎么就突然对胶西王刘端一味偏袒上了。

偏袒也就偏袒了,刘端还接二连三闹出事,步步紧逼,欺人太甚。刘彻偏袒于人,能怪刘徽当众杀人?

刘彻又一次握紧了拳头,心中所想的是,刘徽要是一走,再不回来,他舍不舍得?

作为父母,卫子夫舍得了,而且没有半分犹豫。

刘彻呢?

他舍得作为女儿的刘徽了吗?舍得作为臣子的刘徽了吗?

没错,如今刘彻需要考虑的是,舍与不舍刘徽。

将刘徽流放的刘彻,是想要舍了刘徽的,也为此想让刘徽认清一点,无论发生任何事,他是大汉的皇帝,不是刘徽可以挑衅的。

可是,刘徽不管他。

连姓氏都愿意丢弃的刘徽,何尝不是在跟刘彻叫板。

刘彻以为刘徽会过得不好吗?因为失去大汉公主的身份,因为不再是刘彻的女儿?

事实上呢。

看,刘徽以卫徽之名,她照样可以活得肆意自在。她有能力,也有本事把一个为他们所认为不值得费心的百越之地,建设成为一个可以作为大汉粮仓所在之处。

刘徽的能力,权势对她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让她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没有权势,无非是慢一些,但她同样也可以让一方百姓得利,让一方富裕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百越各部为何入长安朝见,难道其中不是刘徽的教化功劳最大?

刘徽哪怕不在长安,她在哪里,她就可以让那个地方得以大治,这才是刘徽最大的底气所在。

刘彻所怀念的,何尝不是刘徽的本事能力。

诚然,不是没有人可以把生意做好,能够让刘彻得利,也能为刘彻分忧。

可是,用过最好用的人,让刘彻将就,很难!

方方面面,刘徽涉及太广,刘彻对刘徽的予取,刘徽是从来不说半句,刘彻要收回刘徽的权利,刘徽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说上交就上交。

刘徽对刘彻不够忠心?不够尽心吗?

忠心也尽心。

因而就算有人冒头,想要证明刘徽可以做得很好的事,他们也可以,结果是闹了笑话,让刘彻更加怀念刘徽。

怀念,刘彻那么些年一直在想方设法让人给刘徽传信,只有一个意思,只要刘徽肯低头认个错,一切可以恢复从前。

霍去病那儿,刘彻都传过信。

看霍去病一个人回来,什么都没有带便可知,刘徽不同意。

刘徽不会低这个头的,她也不在意结果,她跟百越的人问,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何时归来不一定,或许,会永远都不再归来。

一想到这个可能,刘彻急的。

本以为卫子夫和他一样急,听闻刘徽出海,卫子夫直接昏过去了,可见心里有多难受。

刘彻以为可以借卫子夫做一些事,无奈卫子夫不配合。

是啊,在所有人眼里,都不认为刘彻会再把刘徽放回来。

刘彻给刘徽递的梯子,如果刘徽有心,早就顺着爬上来了。

至今没有消息,刘徽的决定无须再说。

那么,结局还用再说吗?

卫子夫有了最坏的准备,刘彻冲卫子夫道:“让阿徽认错,朕让阿徽回来。”

第一次,刘彻把话说白了,说得一清二楚。

卫子夫抬眸和刘彻对视道:“陛下恕罪。妾不能。妾知道,阿徽没有错。”

此话落下,刘彻都怔住了。

刘徽没有错?

如果刘徽没有错,错的人是谁?

刘彻想不到,有生之年会从卫子夫的嘴里听到一句刘徽没有错的话。

“那是朕错了?” 刘彻不可置信,侧头阴冷的盯向卫子夫问。

卫子夫在此时垂下眼眸,在刘彻以为卫子夫不敢答时,卫子夫道:“是。”

刘彻差点一口气上不来!

“胶西王杀人在先,辱及朝廷命官在后,陛下放任不管,才有周中尉之死。陛下一味偏私,以令国法威严荡然无存,陛下无错?”卫子夫一番轻声细语的问话,并无多余的情绪,最后的反问,扎得刘彻的心那叫一个痛。

谁有错谁没有错,真以为没有数呢?

刘彻是脸皮够厚,那样的前提也是无人敢在他的面前论及他的对错。

刘彻把刘徽都给贬了。就因为刘徽敢当众骂他,还把刘端杀了。

没有人当着刘彻的面提及刘端杀人的事不假,谁不担心万一不小心指出刘彻的错,因此丢了小命。

包括汲黯在内,都绝口不提刘彻和刘徽的事。他们父女间的事,谁对谁错,让他们自己解决。

反正,刘徽在百越过得挺好。纵然没有了公主的身份,该为民谋福,刘徽从来不会停止。

汲黯对刘徽的作为赞不绝口,但要说让刘徽跟刘彻认错的事,知道刘彻有让刘徽认错的心,汲黯不认为刘徽会如刘彻所愿。

看,如今卫子夫问刘彻有错了。气氛一凝,刘彻不善的盯紧卫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