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与子同梦 作品

第173章 谁为泰山封禅亚祭?(第2页)

结果,刘徽和霍去病刚出宫不久,刘彻来了椒房殿,“阿徽和去病呢?”

“陛下,阿徽星夜兼程赶回,妾瞧她累了,让他们出宫回公主府了。”卫子夫见着刘彻有些一愣,刘徽和霍去病回府休息的事,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倒是不怕说的。

“两只小狐狸,料定朕会寻他们,连宫里都不待,就怕朕寻着他们是吧。”刘彻还能不知道两人是什么样儿?一想到刘徽那一句太丑了,刘彻整个人都不太好。

“朕丑吗?”刘彻来回跺步,越想越是不甘心,越想越是不安心。最终不得不冲卫子夫问。

卫子夫?“陛下丰神俊逸,怎么会丑。”

夸赞肯定刘彻的话听在刘彻的耳朵里,刘彻还是对比上霍去病,“去病怎么就丑了?留了须而已,怎么就能说丑了。她,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她她了半天,刘彻突然想到。

留了须看起来是不是老多了?

刘徽那是……

顷刻间,刘彻没有了声音,好像明白了。

刘徽是不喜欢老的?

刘彻……更生气了怎么办。

“父皇一定会去问母亲。”刘徽和霍去病上了马车回府,猜到刘彻能干的事。

“嫌我老吗?”刘徽含笑的说起刘彻的事,霍去病冒出一句。

刘徽摇头抚过霍去病的唇道:“不,单纯不喜欢胡子,太丑。老,谁能不老。难道我就不老吗?我也在变老的表哥。表哥嫌我老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

娇小的刘徽看起来一如当年,那双水盈盈的大眼睛,盛着柔情的望向他时,好似他是她的所有。真真是勾动人心。连眼睛都会哄人。

“徽徽不老。怎么会老?”霍去病环住刘徽的腰感慨道:“终于把西域的事情解决,以后我们可以不用分开了。”

刘徽眨了眨眼睛提醒道:“百越又在那儿蠢蠢欲动。”

一提起此事,当下引得霍去病一滞,话一说,各自明了何意。

同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证明方法有问题。

刘彻那儿的意思……

“暂时不考虑。我啊,只想赶紧把身上的担子卸下来。那么多年让人盯着,盯得我都不想干了。”刘徽此番回来,也是要把该交给朝廷的事交上去。

“陛下同意了?”霍去病一问。

刘徽早想把手里的东西交上去,无奈刘彻一直不同意,到现在怎么可能还不同意。

“眼下还能不同意?匈奴安分了,西域纳入大汉境内,有他们帮着大汉挣钱,不让西域多挣点,哪能对得起大汉一番筹谋。”刘徽接过话,钱的事基本上刘徽都解决了。

可是大汉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钱。刘彻心里有数着。

霍去病在朝,也十分了解刘徽在西域都干了什么事,更知道刘徽为刘彻,为大汉都干了什么。

抚过刘徽的手,霍去病道:“交出去都好,事情太多太累。”

“就是,我也是时候像舅舅和表哥一样,该休息就要多休息。”刘徽眨眨眼睛,有些基础打好了,用不着再去争,因为不争比争更有用。

刘彻眼下对刘徽的感情定是万分复杂的,复杂的既想要用刘徽,可是刘徽的功劳太大了,文治武功,一个西域证明刘徽的才干。

刚开始要开拓西域的时候,刘彻恨不得把河西的权力全交给刘徽,要让刘徽大展拳脚。

西域各国慢慢的显露出对大汉的畏惧,随着刘徽用商道一点一点不费吹灰之力的让西域各国在无所觉的情况下越发羸弱,而且不得不归于大汉,由大汉控制,又让刘彻看到全然不一样的一种方式。

那样的方式,也可以用在大汉。

与之而来刘彻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刘徽是不是也用在大汉。

其实,好些事刘徽早就跟刘彻提过,不过是刘彻听不进去,以为刘徽在危言耸听。

亲眼看到刘徽出手,见识到何所谓经济战,刘彻再一次意识到经济握在国家手中重要性。

眼下刘徽最想做的就是把关系民生诸事的产业都交到大汉朝廷的手里,诸多规矩都要立好。

正好,在和西域交手的那些年里,刘徽把不少法家的人都弄到西域,正好让他们一道研究研究,用何种法子能够反制经济战。从而让国家不至于陷入死局中,落得跟西域同样的下场。

不得不承认,刘徽在西域用的经济战,对于法家的人而言也是巨大的冲击。灭以一国,真不需要兵马,只要用经济战?杀人不见血,不过如此。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这回是亲眼看到。

“立万代可循之法,责任重大。”霍去病知道刘徽接下来要干的到底是什么事,因而才会感慨。

“表哥帮忙。别让我一个人忙。”刘徽靠近霍去病小声的哀求,眨巴眨巴眼睛,盼着霍去病能够动动手。别以为她不知道,霍去病一直在研究律法方面的事,刘徽在西域干的所有事,能让别人有所忌惮,霍去病也在研究。

分居两地,人是分开了,他们可从来心都在一起的,都知道对方的意图。

再次眨了眨眼睛,刘徽冲霍去病一笑。

霍去病应了一声,握紧刘徽的手稍稍用力,“先陪我几日。”

“好。”都一年多不见面了,刘徽也想霍去病的。想的抱住霍去病坦露她的思念道:“我可想表哥了。”

哄吧,哄得霍去病嘴角的笑意不减。

想休息几日的人是不成的。刘徽和霍去病都让刘彻拉起当壮丁了,主力是刘徽。

泰山封禅是大事,岂能怠慢是吧,站在刘彻的立场,恨不得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正好,礼部尚书是董仲舒,别的事还罢了,泰山封禅如此大事,董仲舒把一应章程都梳理好了,事情早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了,其实也用不着刘彻操心。

可是,主祭安排好了,那亚祭是谁?

此问出,朝堂上好些人都理所当然的答道:“太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确实应该是太子。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彻随口道:“朕去泰山封禅,太子在朝监国。”

太子监国。

那也是可以,但是封禅如此大事,不让太子参与?刘彻又让人想想亚祭的人选,可不就有人试探的问了问,刘徽作为亚祭?

刘彻竟然不反对?

不反对就是同意了。

可是刘彻有这个意思,那不行,不合规矩。

规矩不规矩,如今的大汉是在立后世的法典,以令后世有法可循。所谓的规矩,大汉立下的才是规矩。

刘徽和霍去病本来让人捉过来以为是有什么事真需要他们帮忙,结果一听下,扯上刘徽了。

让刘徽在泰山封禅中当亚祭,抢她弟的位置?

“不妥。”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刘彻是不反对不假,不同意的臣子不少,都在犹豫如何开口才不至于让刘彻不高兴。结果刘徽一个正主提出反对意见,以为此事不妥,极其不妥。

谁啊谁,趁早把这个主意打消。

“有何不妥?”更让人想不到是,刘彻竟然反问。

刘徽的目光和刘彻对视上,有些话他们不能在外人面前说。

刘彻挥手道:“你们先退下。”

好勒,明摆着不乐意他们留下来听话,那他们就得识趣的走人,可不敢留下。

刘徽看着其他人退出去,刘彻在此时正色的道:“以你的功劳,若要设亚祭,天下再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你不同意,想什么?”

对啊,刘徽想什么?

“想着不宜成为众矢之的。我够显眼了,暂时用不着再继续显眼下去。再说了,得了实在的好处就成,用不上表面的那些东西。”刘徽是实在人,实在得压根不在意虚名。

刘彻一滞,他还能不知道刘徽说的是心里话。

名利之于刘徽,刘徽的名何止于大汉人尽皆知,就是在外邦,知大汉之名的人,也定知刘徽这个未央公主。大汉皇帝的女儿。

至于利。

刘徽手中的权力也好,利益也罢,说她在意,刚开始的时候有言在先,想让她干事,须得将权力给足,否则没法儿干。

一旦事情步入正轨,刘徽便开始分权,相互制衡,慢慢的刘徽会把事情交出去,只管捉大方向的事。那真是一点都不恋权。

利,刘徽生财有道,早年刘彻已然知道。随着西域的通道打开,通往世界各地,赚来的钱就更多了,多得刘彻其实都不知道刘徽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因此,刘徽的钱,无论何时刘彻要多少,就没有多问一句的时候。

所以,钱,权,名,刘徽看重也不执着。

她知道需要做成一些事一定少不了这三样。

所以钱,权,名,于刘徽而言是工具,是让她让大汉富强的工具。

工具用完了,要或者不要,无所谓。

“你不想祭祀泰山?”刘彻咬牙切齿的一问。

“父皇,于您而言封禅泰山很重要,以令天下知父皇的功绩,于我而言,泰山只是泰山。”皇帝们所赋予泰山的地位,那是刘彻所想,不是刘徽所想,于刘徽不是那样的重要。

刘彻……“你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