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就蒜 作品

第378章 你真肮脏,琢磨啥呢?(第2页)

  哎,小小年纪,不容易啊。

  李乐摇摇头,从筷笼里捏出两双筷子,插进盘子里,拌面。

  初始不觉得,随着葱油在面里拌开,一阵浓郁的葱香气氤氲在鼻尖。

  姑苏的风扇面其实就是凉面的变种,只不过也和燕京的炸酱面一样,各家都有各家的风味,说不上谁家的正宗。

  用碱水面,和牛肉面一样分粗细,牛肉面分毛细二细韭叶几种,这里只分大中小三阔,还有宽面。

  风扇面顾名思义,是不用凉白开过凉的。

  煮好的面从沸水中捞起,微微撒盐,淋上麻油,用长竹筷轻轻挑起,再挑起,任风扇狂吹。

  将风扇吹冷的面置箩筐或者竹篾上,继续用风扇吹,且时不时用筷子挑松,防止粘连。

  而在挑面过程中,有人家喜欢慢慢将面形成小堆,也有喜欢摊平的,有嘴刁的,玄玄乎乎说能吃出里面的差别,其实,各随所好罢了。

  风扇面要端上餐桌,要二次加工,加料后拌。

  加了虾子酱油和香油的,叫虾子拌面;加了太仓特产糟油的,叫糟油拌面,最常见的却是葱油。

  三种精油调料中加一定高汤,稀释成卤,吃的时候各取所需。

  李乐加的葱油,拌开之后,一根根微黄的面条上裹满了油光,一口下去,爽滑而不粘腻,微弹有韧,一口下去,带着弹性的口感,一股碱水面特有的香味,登时游荡在牙床和舌间,再加上葱油的辛香,满足感油然而生。

  老板娘见李乐吸溜面条时,眯起的眼,笑道,“至于么?”

  “诶,别人不知道,对我,至于。”

  “哈哈,又不是外乡人,一碗面而已。再试试虾籽面?”

  “葱油就很好。”李乐挑了挑面条。

  “你的,白斩鸡。”老板经过,白瓷盘上码好的鸡块,外加一碗虾籽酱油,放到了桌上。

  “嘎举婆,吾去吃根香烟。”老板把围裙解下来,顺手给了一旁做卷子的小孩哥一个“爱抚”。

  “啪”的一声,“好好写,别想着偷懒。”

  “哦。”

  李乐笑呵呵的,就着小孩儿的哀怨,咽下一口面。

  又夹起白斩鸡,蘸了虾籽酱油,塞进嘴里。

  姑苏夏季吃三白,白切肚子、白切肉、白斩鸡。

  其实白斩鸡这东西,各处都有,但是上了随园食单的,却只有苏式。

  “鸡功最巨,诸菜赖之,故令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称太羹元酒之味。”说的就是。

  皮黄肉白口感嫩,虽是苏式,却选的清远鸡。

  制作时,讲究“三拎三烫。将鸡“拎”起来,在沸腾的秘制鸡汤里烫一下,再在冰水里急冻,如此反复三次。看似简单,确是最地道的做法,精髓所在。sxynkj.ċöm

  经过冷热水交替之后的整鸡,再放入大锅中,中火煮半个小时,出锅后还要放入带着冰碴的冷水中冷却。

  如此之后,鸡皮富有嚼劲,肉与皮之间还有一层透明的皮冻,往特调熬制的虾籽酱油里一蘸,一箸入口,冰爽鲜嫩。

  吃的极快,很快盘里只剩下骨头。

  一碗面,一盘鸡,让李乐打起了饱嗝。

  起身付钱。

  “承惠,十七。”老板娘笑道。

  李乐给钱,接零,一指还在艰苦奋斗的小孩儿哥,“阚家嬢嬢,以后送伊学医生吧。”

  “唉?你是?”

  “走了啊。”

  李乐笑了笑,没回,摆摆手出了店门。

  老板娘捏着围裙,瞧了半天背影,扭头问儿子,“你认得?”

  “我哪里晓得是谁。”

  “嘿,奇了怪哉。”

  。。。。。。

  饱暖思木渎,李乐从小店出来,瞧见最后一班去木渎的客车,心道,算了,书里不能细说,总之,那里才是许多人“温柔乡”。

  拦了个“小飞龙”,讲好价,三块。“哒哒哒”朝吴衙场行去。

  平稳,匀速,还有微风拂面,瞧瞧人司机这水平,比哈吉宁那孙子的极品飞车可强太多了,李乐点了个五星好评。

  回了宾馆房间,瞧见一个屋的班长正抱着盒黑黢黢的豆干吃的吧唧的。

  “哎,你才回来?”

  “咋?你们这下午转悠的哪儿?回来这么早?”

  “想逛也没地方啊,这比我们那差远了,才九点不到,街边店都关门了。一点也不热闹。”

  “你们那?哪儿?”

  “山城。”

  李乐点点头,“那是比不过。”

  “吃不?”班长举着豆干。

  “不吃,吃腻了。”

  “说的你是这里人一样。”

  李乐嘿嘿一笑,脱掉t恤,露出六块腹肌人鱼线,班长看眼里,吓了一跳,“你,你做撒子?”

  “洗澡,你真肮脏,琢磨啥呢?”李乐进了浴室,喊道。

  没一会儿,听着浴室传来的水声,班长坐在床边,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