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139(第2页)

这件事把老师弄的尴尬的,在楼里一块说闲话的时候就说:“孩子哪有不闹矛盾的!”跟这个闹矛盾,不去学校了;那跟另一个闹矛盾,也不去学校了。那这学还上不上了?

齐维急匆匆的从边上过,听了一耳朵就站住脚:“你们教不了六六,那孩子智商高。”不是跟谁闹矛盾了就不去了,不是那么个事,“孩子戴的那个蝴蝶结,美元得一百二,折合人民币一百八。人家没叫赔,是知道那一家孩子多,困难。”

嘀咕什么?咋还背后说人小话呢?

齐维现在也是厂里的领导,她直接上楼,去找彭越彭厂长:“该有专门的幼师了!要是没有专业人家,我家方糖……我可不敢往咱们得托儿所送。”

彭越不想动,他得等金望才到了实习期回来,他就顺理成章的调走了。不管是人事变动还是什么,再拖延几个月,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换老金来处理。

可齐维真有意思,偏这个时间上家里来沟通,关键是方正是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齐维是领导家属,这可是双重身份,意见得重视吧。

他就说:“……中专师范……七七年第一届的,也是今年冬天毕业。我去申请,给咱调几个来。回头会议上咱再讨论。”

齐维走了,彭越叹气:连托儿所都得要专业的!那咱就说,厂里许多重要的岗位,是不是也得替换专业的,这是不是一次更大的人事变动。

人家背后怎么嘀咕的,六六是不知道的。

她挺高兴的,因为妈妈的教室又大又明亮,这不是用新的教学楼了吗?

除了有点潮,没大的毛病。

上大课的时候,得去大教室,冯媛教授就把孩子接走了。她喜欢逗六六说话,带着几天之后,孩子能用法语说一些简单的对话,比如相互问好,互道再见,询问要不要吃点饼干,要不要喝点茶之类的,她都能说了。

桐桐:“……”她就不管了,不嫌麻烦就带吧。

唯一的不好就是,她比自己更能纵容,每次孩子都能沾一身的颜料,不难想象两人是怎么玩的。

娘俩挺欢乐的,秋天的小风吹着,舒服惬意。桐桐蹬着自行车,孩子坐在改装过的偏兜里,要多开心要多开心。

才一拐进来,就看到正在撑自行车的林暮秋。

六六高兴的挥手:“姥爷——姥爷——”

林暮秋扭脸一看:这多操心呐!要是谁后座带点东西,从边上过一下,把孩子剐蹭了怎么办?

“爸——”桐桐快蹬两下,赶紧过去了:“您怎么来了?”

林暮秋把披萨递过去:“去开了一个金融专家会议,有从国外请来的贵宾,自助餐上有披萨……”

桐桐:“……”您给带回来了?

林暮秋并不尴尬,只笑着看六六:“闻闻,香不香?”

“香!”林暮秋刮了刮孩子的鼻子:“姥爷就不上去了!乖乖的,吃饱了睡觉。周末姥爷给你烤肉吃。”

“要五花肉!”

“好!烤五花肉。”

桐桐哭笑不得:“哪有您这样的?过家门不入?不吃顿饭再走。”

“吃完饭就黑了!我刚吃完自助餐回来,你赶紧带孩子上去吧,我走了。”真就自行车一骑,走人了。

桐桐:“……”行吧!先回家,孩子刚才就喊想上厕所了。

娘俩进去了,林暮秋拐弯的时候回头一瞧,觉得鼻子发酸,瞧瞧!一边上学一边带孩子,容易吗?

不是婆家不给带,孩子到了要教的时候,就得父母好好的教,这是谁都无法替代的。

他骑着车子找关系去了,然后花了四千,给买了个二手的挎斗摩托车。钱是桐桐这几年孝敬家里的,一直存着也没用。如今花出去,买了这个,望才能骑车,带着桐桐和孩子,能接能送,熬几个月就好了。

这个不用太操心。

四爷不是没想过买这个,但这个……一般是基层公务车,真的不好买!

“爸,您用人情了吧!”这车不是报废车,成色不错。

林暮秋说:“给挎斗上能不能加盖,你斟酌,你对机械懂的比我多。”

“能加!能加。”

桐桐取了五千,给薛婵娟收着:“我爸找谁了,就为弄这个……”其实只半年。

“自行车加挎斗,多危险呐!”桐桐:“……”我骑着呢,怎么可能危险?

有了新车,孩子新鲜,可不得坐着兜风呐!

从林家回到金家,已经是晚上了,两口子骑着个摩托车在胡同里出溜,引的人都出来围观。

结果到家门口了,人更多了。

这是……家里出啥事了?

两人带着孩子往家里走,这才知道:有人给金家院子里放了个

唏斐

刚出生的孩子,是个没清洗掉身上的女孩子。

金家得女孩子少,金保财和魏红结婚时间不短了,一直没孩子!老三和刘千山也没个孩子。

这肯定是知根知底的人家,知道这家的日子好,又有一直没生孩子的,就把孩子给送来了。

金家很忙,一般都在厂子里帮忙,周末,儿媳妇和孩子们都在家。大门开着,但也不是说院子里一直有人。

不知道谁借着院子里没人,把装孩子的背篓放到了院子里的屋檐下。孩子一哭,这才把屋子里的人惊动了,这才发现不是自家的背篓里有个孩子。

把家里人急匆匆的叫回来,秦花菜已经报警了,人家也做了笔录,正去查去了。

要是查不到,人家也得问问:你家养不养。

好些人正在院子里劝呢,“孩子进了金家的门,这也是缘分。添一双筷子的事……”你家也不是养不起,“叫保财两口子养嘛,一直也没生。”

保财被人说的,只觉得抬不起头来。

魏红本身就大几岁,而今真就是三十了,还没个孩子。

两人偷偷去医院查了,都没毛病,不知道为啥就是怀不上。

再说了,这不是一碗饭的事!桐桐就说:“这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做的,孩子就在家里,今晚自己来报!有啥难处,大家街里街坊的,能帮就帮!便是有难处不想养,那也得找个真心想养孩子的。”

哪有人家二三十岁还年轻的夫妻,非叫人家收养?没这个道理。

“老三不是也没孩子……”

哎哟!刘千山要是想抱养孩子,人家抱养三个五个烈士遗孤养着去了,事不是那么个事。

桐桐就说:“这是不是谁家有知青回来了,孩子是偷偷生下来的。这一查就出来了。或是谁家生了,嫌弃是姑娘不想要,这要是查出来,可就是遗弃罪。

就在这一片——不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孩子送不到我家来!大家的大门都大开,咋不去别人家呢?有难处就说完,别为难人!

我家忙的跟啥似得,我们都带着孩子上学呢!老的老、小的小,谁闲着呢?这哭了饿了尿了拉了,谁伺候呀?有那时间和人手么?这不是为难人是什么?”

老太太心说:可不就是这个道理!我家哪怕拿钱做慈善去,也不能说在不缺孩子的时候非收养别人的孩子!可以给孤儿院捐钱,但真没法说养就养。

桐桐把孩子一抱,喊四爷:“去买包奶粉,买个奶瓶!”衣服是哪个孩子穿过的小衣服,穿戴的好着呢!尿戒子也有十几条,都是老太太找出来的。

她把孩子一抱,直接给送到派出所去了:奶粉可以出,但是孩子不养。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们都很忙,真的没人能照看这个孩子。

有人就嘀咕:“就是小狗进了家门,快饿死的时候也没有往出赶的道理……”

谁说不是呢!!

老太太:“……”贫富差距一出来,人心里就有了不平气!人心不平了,自家的好名声只怕也就没有了。

她觉得得搬家,那个大宅子修好之后,大房搬过去,这边只二房住就不显眼了。

富贵可还乡,但绝不能在‘乡’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