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歌 作品

332:让于谦去漠北找朱匣烽谈判?

     第332章332:让于谦去漠北找朱匣烽谈判?

    从东宫离开之后,朱匣焌打算回御书房,半道上就碰到了父亲朱栎。

    似乎朱栎就是在特意等着他一般。

    “儿臣参见父皇!”

    朱匣焌赶忙对朱栎行了个礼。

    “和老二谈过了?”

    朱栎开门见山地询问道。

    “谈了一些关于朝堂还有漠北的事情!”

    朱匣焌点头解释道。

    “其实想稳住朝堂,你和堂儿只需要争取到一个人的支持就行了!”

    “很多问题也都能够迎刃而解!”

    朱栎似乎早就料到了一切,一脸正色地提醒道。

    “父皇指的是……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于谦?”

    朱匣焌几乎是立马就明白了朱栎的意思,他虽然不喜欢管理这些国家大事,但不代表他就真的没脑子,他和朱匣秋最大的区别在于,朱匣秋乐于做这些事情,而他纯粹就是懒得高兴去做而已!

    单论能力,他并不比朱匣秋差多少,只不过他连汉中府都从来没有认真得治理过,平日里懒散惯了!

    “不错!”

    “于谦如今是内阁次辅,而且他和杨士奇、解缙等人的性格不同,他是真的大公无私的那一类人,一根筋、认死理。”

    “他眼里没有皇帝,没有太子,更不会有藩王!”

    “他心里装着的,始终是天下百姓!”

    “从这一点入手,想要获得于谦的支持,并不是难事!”

    朱栎一脸正色地点头提醒道。

    “其实儿臣也想过这个问题。既然提到了于谦,那儿臣这里的确有一个想法想要和父皇讨论一下!”

    朱匣焌沉吟了片刻,突然话锋一转地说道。

    “说说看!”

    朱栎挑着眉毛点头。

    “如今漠北和朝廷之间的局势有些剑拔弩张,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的冲突和动荡!”

    “虽说有些事情迟早都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越是晚,对于漠北和大明朝廷而言,好处就越大!”

    “老大并不糊涂,他应该也是这种想法!”

    “所以他这段时间干的那些事情,都还算克制,并没有真的要跟朝廷这边撕破脸的意思!”

    “儿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得想办法让漠北和朝廷之间这紧张的关系降降温!”

    朱匣焌缓缓地解释道。

    “道理是这么個道理,你想的也不错。但这件事情和于谦又有什么关系?”

    朱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同时也更加好奇地追问道。

    “儿臣在想,有没有可能让于谦作为钦差大臣,亲自去一趟漠北,见一见老大?”

    朱匣焌就把自己接下来的打算,直接给说了出来。

    在朱匣焌看来,目前和老大朱匣烽进行一次谈判,划定一下双方的底线,那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至少能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管是漠北和大明朝廷都能保持稳定的状态,不至于让情势失控!

    而满朝文武当中,有这个能力,并且能够扛得起这个重任的,也就只有于谦了!

    于谦作为皇卫学院第一个拿到特等毕业证的毕业生,能力自然不用多说。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大明朝廷的忠诚,对于大明老百姓的忠诚!

    就如同朱栎所言,于谦就是那种一根筋的性格,认死理!

    让于谦去漠北找朱匣烽谈判,你一来不用担心于谦会出卖朝廷这边的利益,二来不用担心于谦会暗中和朱匣烽有任何勾连!

    当然,直接被朱匣烽招揽,那就是更不可能的事情了!

    满朝文武最能让人放心的,必定是于谦,除此之外,就算是杨士奇亦或者解缙这些人,都不敢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

    “你倒是选了个好人选!”

    “让于谦去找老大谈判,的确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件事情我没意见,只要于谦自己同意就没问题!”

    朱栎听完朱匣焌的想法之后,则是毫不迟疑地点头答应下来。

    “那儿臣就没什么顾虑了,回头我找于谦好好的谈谈,相信为了大明和漠北不至于开战,造成生灵涂炭,于谦应该是不会拒绝的!”

    朱匣焌闻言,就知道这件事情绝对稳了!

    在这种事情上,于谦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根本就不用考虑他可能拒绝的问题!

    “既然你都已经有了计划,那我也就不多说了,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

    朱栎满意地点头笑道。

    通过这件事情,他也能看的出来,朱匣焌其实能力不差,只不过就是太懒了一点而已!

    可惜的是他明明有能力当一个好皇帝,偏偏志不在此啊!

    “儿臣告退!”

    朱匣焌闻言,便直接朝着御书房的方向折返了回去。

    刚来到御书房,朱匣焌便看见儿子朱剑堂正埋头处理国事,眉头紧锁,显然是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父王,您回来了。”

    朱剑堂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恢复了冷静的神色:“有些事情我想请教您。”

    朱匣焌点点头,走到书桌前坐下,目光温和地看着儿子。

    朱剑堂虽然年纪轻轻,但在政务上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这让朱匣焌感到欣慰。

    “堂儿,有什么问题尽管说。”

    朱匣焌语气中带着鼓励。

    朱剑堂微微一笑,拿起一卷奏折,开始引经据典地阐述起自己的见解。

    “父王,我认为为君之道,首在治心。治心者,治国之本也。心若不正,国将不宁。”

    “其次,治人。治人者,治国之要也。人若不治,国将不稳。最后,治事。治事者,治国之法也。事若不治,国将不兴。”

    朱剑堂一本正经地阐述着他以为的为君之道。

    朱匣焌听得频频点头,心中对儿子的成长感到无比欣慰。

    “堂儿,你说得很好。为君之道,确实如你所言,治心、治人、治事,缺一不可。”

    朱剑堂见父亲赞同自己的见解,心中也感到一阵喜悦。

    他放下奏折,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父王,最近朝堂上不少大臣都在担忧漠北的局势,担心大伯会造反。这件事情您怎么看?”

    显然,这才是朱剑堂所在思考的那个棘手的问题!

    朱匣焌闻言,脸色微微一沉,但很快恢复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