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0章 死亡原因
张凯检查颅底:“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均未见骨折,筛板完整,排除颅脑损伤致死。”
“毒理学检验样本提取,”张凯列出清单,“心血、尿液、胃内容物各 50毫升,肝、肾组织各 10克。”他切开胆囊,里面的胆汁呈金黄色:“胆汁黏稠度正常,未见泥沙样结石。”当解剖刀指向颈部勒痕对应的深层组织时,发现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有广泛出血:“颈部肌群出血范围 5x6厘米,舌骨大角未见骨折,但甲状舌骨膜有撕裂,”他肯定地说,“这是典型的扼颈所致机械性窒息死亡特征,勒痕是死后伪装。”
“死亡原因确定为机械性窒息(扼颈),这需要从颈部损伤形态和窒息体征两方面综合论证。”张凯拿起解剖刀,刀刃在颈部肌群间游走,分离出胸锁乳突肌深层的出血区域,“你们看,这片 4x5厘米的肌肉出血呈弥漫性,肌纤维间有明显的撕裂痕迹,这是外力压迫颈部时,肌肉剧烈收缩对抗形成的特征性损伤。”他用探针挑起出血区中心的肌束,“特别是胸骨舌骨肌和甲状舌骨肌,出血程度比周围肌群更严重,符合扼颈时拇指按压的受力点。”
小林调整无影灯角度,光束聚焦在甲状软骨上方:“舌骨大角虽然没有骨折,但骨膜下有新月形出血,长度约 1.2厘米,边缘伴有骨质挫伤。”她用镊子掀开骨膜,淡红色的出血点在灰白色骨面上格外清晰,“这种骨膜下出血比骨折更能说明问题,提示施加的外力为持续性压迫而非瞬间暴力,符合扼颈的受力特征——凶手很可能用双手拇指按压颈部,其余四指在后方用力收紧。”
张凯的解剖刀转向颈总动脉,血管被纵向剖开时,内膜呈现出光滑的灰白色:“动脉内膜完整无撕裂,排除颈动脉窦受压导致的神经反射性死亡。”他指着血管腔内的暗红色血液,“但仔细观察可见红细胞聚集形成的絮状沉淀,这是窒息死亡时血流缓慢、缺氧导致的血液流变学改变。”静脉系统的变化更为明显,颈内静脉近心端扩张,血管壁变薄,“静脉回流受阻的典型表现,与颈部受压的解剖学改变完全吻合。”
“再看窒息相关的全身体征,”张凯翻开死者的眼睑,结膜表面布满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密集得像撒了把红胡椒,“球结膜和睑结膜出血点呈弥漫性分布,不局限于穹窿部,这是窒息死亡的特异性体征之一,由胸腔内压力骤升、小血管破裂所致。”他用标尺测量出血点直径,“平均 0.3毫米,大小均一,符合急性窒息的微血管损伤特征。”
当解剖刀划开胸腹腔时,双肺表面的出血点同样醒目。“肺胸膜下的点状出血与结膜出血形态一致,”张凯提起左肺,切面呈现出暗红色,挤压时溢出的泡沫液体带着淡淡的血色,“支气管腔内有粘液栓形成,镜下可见脱落的纤毛上皮细胞,这是窒息时呼吸道黏膜分泌亢进的结果。”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出血点呈链状分布,围绕着冠状动脉走行,“这种‘天使之吻’样的出血 pattern,是机械性窒息的经典心血管改变。”